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帝国以至英国政府本身能否继续存在,就取决于美国是否采取行动。英国的主权已受到极大限制,英国政府所能选择的机会也已轻减少,它再也不可能随意处理事务而不急切地考虑到美国对每一步骤可能做出的反应了。

              ——阿诺德·托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材料二  他们以孤立主义为名,大行美国的实用主义,在国会内外都有他们的代表,甚至还有群众基础:大资产阶级支持的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保守派,中西部和西部的农业资本家和新兴工业资本家,与德国垄断资本有密切联系的大垄断财团……他们是左右罗斯福对外政策的主要力量。

              ——薛艳萍《论二战前期美国保持中立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重视美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战争初期采取的策略及目的。

            • 2.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诺门罕是位于内蒙呼伦贝尔盟与外蒙之间的一片荒原,旧译“诺门坎”。1939年5—9月,日本与苏联在这块不毛之地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双方调用了除海军以外的所有兵种和现役装备,最终日本惨败。

              材料一 苏军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战术,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苏军早就通过谍报网搜集到了日军军事情报,并进行了战前准备,利用哈拉哈河左岸蒙古高台的优势和合理的战略战术,在开阔的平坦地形上有明显优势机械化战法,在诺门罕张网以待。

                                       ——摘编自日本军医松本草平回忆录《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等

              材料二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按德、日盟约,希特勒一再催促日本对苏开战。当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德国再次催促日本出兵。但日本鉴于诺门坎之战的惨败,不肯进攻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被诺门坎战役改变了。1945年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关东军许多部队一击即溃。

                                                            ——摘编自何立波《诺门罕之战:关东军为何惨败于苏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军赢得诺门罕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诺门罕战争对二战进程的历史影响。(9分)​

            • 3.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时期的重大军事行动的代号统计表(部分)

              代号名称

              时间

              内容

              白色方案

              1939年

              德国进攻波兰的行动  

              海狮计划

              1940年

              德国在英国实施登陆的计划

              1940年

              英军从敦刻尔克的撤退行动

              巴巴罗萨计划

              德国进攻苏联的计划

              丘必特计划

              1941年

              盟军在挪威北部的作战计划

              1942年

              德军第6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突围行动

              北极光计划

              1942年

              德军进攻列宁格勒计划

              食人者计划

              1943年

              同盟国制定的攻占缅甸的作战计划

               鲜花行动

              1944年

              同盟国军队在法国登陆行动

              霸王行动

              1944年

              (1)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在表格中①②③④处填上适当内容。(8分)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巴巴罗萨计划”的结果及造成该结果的原因。(7分)

            • 4.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不列颠之战开始后不久,一些德国飞行员遇到一种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当

              时德国飞机还没有独立的机载导航设备,主要靠地面无线电定向信标导航,在过去他们根据地面提供的无线电信号对目标进行轰炸,命中率是比较高的。可是后来,他们仍然是根据地面指令飞行和轰炸,绝大多数的炸弹却不能命中目标,而且多数投在了荒山旷野……原来,英国研制出了一系列“梅康”电台,用于截获德军电台发出的信号,然后加以放大再发射出去,把德国飞机引入歧途。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电子干扰,也是最原始的电子战。

                  对于德国空军为何败在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手下,德国人贝克尔认为,戈林和空军司令部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攻击目标,造成兵力分散,没有对重点目标实施连续不断的攻击。空袭,特别是夜间空袭的效果被大大的夸张了,使决策者不能正确判断敌人的真正实力,一再低估了皇家空军的力量,多次做出错误的决策。英国雷达网遍布各地,可以事先知道德方的一切攻击活动,使德军的偷袭几乎无法成功。英国战斗机的损失率尽管较高,但由于大大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生产速度是德国的两倍以上),始终保持了较多的数量。

                                                             —摘编自《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列颠之战的意义。(6分)

            •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节录:

              第二条战俘……应在任何时候都应受到人道待遇和保护……

              第四条拘留战俘的国家应有维持战俘生活的义务。

                  —1929年7月27日,英、法、美、德等46国签订于日内瓦

              材料二  二战期间,美军大多数官兵认为人道地对待战俘有助于诱使陷入绝境的德军投降,以减少生命的损失,还认为对战俘的正当处理有利于保护落于敌于的美军战俘。在美国,德军战俘营的食宿条件、战俘的医疗待遇与美军一致。德军战俘死亡率是0.15%。在德国,美英盟军战俘营具备基本生活设施。到1945年春,处于严重匮乏或极度匮乏的战俘营已经各占1/3。德军将领大多认为苏德战争“是一场日耳曼人反对斯拉夫人和犹太人—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战斗”。苏军战俘营申长期缺衣少食、无房住、无床睡、无医疗,病重者一律被枪决。到二战结束,苏军战俘死忙率57.5%,英军战俘死亡率是3.5%。

              ——摘编白徐进《暴力的限度—战争法的国际政治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期间美国与德国的战俘营中战俘待遇的不同之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德国的战俘营中战俘待遇不同的主要原因。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从1940年7月到1 94 1年9月,以摧毁英伦三岛和迫使英国屈服为目的的“海狮计划”,……希望英国屈服和投降,不与德国作对。希特勒曾派他的副元首赫斯亲自架机来到伦敦劝英国投降,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广播中向英国喊话,希望英国放弃抵抗,其中有一个细节表现了英国人的骨气和坚强意志:当英国广播员收到德国的投降喊话时,没等政府批准,直接便回答了德国一个词“NO”。

               罗斯福总统1 944年11月向国会报告称:英国给予美军的补给在美国运过去要动用一千艘船运送,英国给美军后勤设施建设动用的建筑劳动力达到全英国三分之一。

              ——楚梦《英国在二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材料二  英美在二战后结成特殊关系,是“地缘”和“血缘”之故。长期以来,具有特殊渊源关系的英美联手制衡德国等欧洲大陆势力并遏制苏联。英国能够提供的是对欧洲大陆的牵制,但它缺乏发展独立核威慑的能力,必须依赖美国提供的核武器和战略打击平台。

                                            ——《英美特殊关系在转型:英国人要向美国人说“不”?》

              (1)依据材料一一指出英国对二战的胜利做出的贡献。

              (2)依据材料二解读二战后初期英、美“特殊关系”的含义。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形成“特殊关系”的背景。

            • 7.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列宁格勒是伟大的十月革命的摇篮,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重要的海港和铁路河运枢纽,也是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希特勒对德军将领们说:“彼得堡自然应该先占领,而且要毁灭它,占领和毁灭这个城市,不仅可以取得巨大的战略利益,让德国严严盯死彼得大帝打开的‘欧洲之窗’,把波罗的海变成德国的内海,而且通过占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摇篮,还能瓦解敌人的反抗志,摧毁他们的士气。”战争开始时希特勒妄图占领城市,但未能得逞,而后进行了长达900天的围困作战。

              材料二  美国军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片中评价列宁格勒战役说:“一个将军可以赢得一次战役的胜利,但是,只有人民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英国的《旗帜晚报》也称颂道:“列宁格勒的抵抗乃是人类在经受不可思议的考验中取得辉煌胜利的一个榜样。在世界历史上也许再也不能找到某种类似列宁格勒的抵杭。”这次战役牵制了德军重兵和芬兰的几乎全部军队。战役结束后,苏军的大量兵力腾出来转用于其他战略方向。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希特勒妄图占领并围困列宁格勒的目的。( 9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列宁格勒保卫战的影响。( 6 分) 

            • 8.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中,欧洲出现了一个历次战争从未有过的现象:苏联、波兰、法国、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荷兰、阿尔巴尼亚、希腊、丹麦、挪威等国被占领的地区均开展了抵抗运动。这些抵抗运动都是政府或政党(大多是共产党)发起的,都有自己的领导机构和活动区域。和“正面战场”的正规军不同,各国抵抗运动是在敌后的“第二战场”作战,主要采用非对称的游击战。各国游击队均在根据地、游击区建立了政权机构,起领导和发动人民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抵抗运动得到人民的支持,日益发展壮大。到了战争后期,抵抗运动已经上了一个台阶,游击队发展成正规军,南斯拉夫游击队就是典型例子。各国人民的斗争,不但歼灭了法西斯军队几十万人,而且还牵制了用于镇压游击队和维持被占领区治安的大批敌军。据不完全统计,德军有200万-240万人被牵制在后方。

              ——摘编自陈海宏等著《欧陆烽烟》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欧洲被占领区抵抗运动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被占领区抵抗运动的历史意义。(7分)

            • 9. (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刘国武《抗战时期内迁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

              (2)列举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逐步实现“三级跳”的基本史实。并从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说明中国是怎样“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的。(8分)

            • 10.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德军约德尔将军战后在纽伦堡法庭上追溯往事时说:“如果说我们没有在1939年崩溃,那仅仅是由于在波兰战役期间,英法两国将近110个师在西线对德国的23个师完全按兵不动的缘故。”

              材料二 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我没有别的,我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          —— 1940 年5 月13 日 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英法对法西斯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政策?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英国态度有何转变?在1940年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