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大臣奉承唐太宗:“陛下以神武平定海内,岂文德之足比!”唐太宗回答:“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这说明唐太宗

              A.放弃使用武力
              B.推崇文德治国
              C.注重文化交流
              D.善于虚怀纳谏
            • 2.

              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中蕴含着儒家思想,下列对应有误的是

               

              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儒家思想

              A

              “存百姓”

              民贵君轻

              B

              “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

              克己

              C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以礼规范秩序

              D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仁爱

              A.A
              B.B
              C.C
              D.D
            • 3. 某班学习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后,许多学生被“皇帝”的阶级属性弄糊涂了,李世民、拿破仑、威廉一世都称皇帝,为什么又有封建的、半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区别。于是他们开展讨论,得出对区分‘皇帝阶级属性’的四种观点,其中表述最确切的是
              A.是否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B.言行措施主要代表哪个阶级利益
              C.是虚君,还是掌握实权
              D.其国家有没有颁布实施的《宪法》
            • 4. 唐太宗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以下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最能体现上述信息的是
              A.虚怀纳谏
              B.休养生息
              C.慎用刑法
              D.完善科举
            •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据《贞观政要》记载,魏征向太宗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太宗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诊有“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关婷玉《中国古代“纪检监察体制”趣谈》

              材料二

                  魏征可称为臣僚中直谏者的一个榜样。古来帝王皆欲国柞长久,唐太宗当然也不例外。魏征认为要使王朝长治久安,关键在帝王身上。每遇太宗处事不当,就朝夕进谏,提醒他应该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善始慎终,使社稷永安,直到太宗觉悟,方才罢休。唐太宗不但接受了这些谏议,而且一再地褒奖魏征,而魏征的回答是:“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

                  唐太宗的主动倡导和魏征的积极响应,促进了贞观时期谏风的形成和发展,而这种良好的政治风气,又正是出现“女观之治”的重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徐明德《唐太宗与魏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魏征等谏臣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征成为“臣僚中直谏者的一个榜样”的原因。

            • 6. 《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统治期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长空,牛马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斗米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表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A.唐太宗统治期间,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唐太宗时期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C.唐太宗时期国家粮食丰收,粮价低廉
              D.唐贞观年间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 7.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 )

              A.农业为本的思想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强调“存百姓”思想
              D.“法治”思想
            • 8.

              对于玄武门之变,史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双方各自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简况如下表。

               

              所代表和依靠的社会集团

              李建成和李元吉

              关陇军事集团,主体是北魏以来的军事贵族

              李世民

              山东豪杰集团,主要是北魏下层士兵的后裔,隋末农民战争中崛起的各民族的武装农民等

              据此判断,玄武门之变导致了

              A.世家大族势力受到削弱
              B.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丧失
              C.下层民众控制初唐政权
              D.皇权的加强和相权的削弱
            • 9.

              对于玄武门之变,史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双方各自代表不同的社会阶层,简况如下表。

               

              所代表和依靠的社会集团

              李建成和李元吉

              关陇军事集团,主体是北魏以来的军事贵族

              李世民

              山东豪杰集团,主要是北魏下层士兵的后裔,隋末农民战争中崛起的各民族的武装农民等

              据此判断,玄武门之变导致了

              A.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丧失
              B.世家大族势力受到削弱
              C.下层民众控制初唐政权
              D.皇权的加强和相权的削弱
            • 10.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正直的君主任用了奸臣,就不可能治理好国家;众直的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也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正直的君主和忠直的大臣相处共事,如鱼得水,那么天下就可以平安无事了。”由此可见,唐太宗的政治理念是( )

              A.谏官+明君→皇权加强
              B.昏君+良言→社会动荡
              C.昏君+奸臣→国破家亡
              D.明君+良臣→治世良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