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1年,长期主政台湾的郑经去世。郑经死后诸子争位,郑氏家族内部矛盾激化。清政府也在这一年最后平定了“三藩之乱”,能够腾出手来考虑平台的问题。但在平台方略上,清廷内部有招抚与武力征讨两种意见,多数大臣反对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康熙帝最终决定武力征讨,但深知平台不是一件易事,早在康熙十七年他就要姚启圣等遴选福建水师提督,条件“非才略优长,谙练军事不可。”据此标准,内阁大学士李光地、福建总督姚启圣等极力保荐施琅。

              材料二 收复台湾后,许多大臣认为台湾“日费天府金钱于无益,不若徙其人而空其地”。施琅认为台湾“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留之诚永固边圉”。施琅对西方殖民者觊觎台湾多年的情况有所了解,认为“红毛”(西方殖民者)“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如果一旦让其占有台湾,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将会受到严重威胁。最后,康熙帝决定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隶属福建省。并派兵8000人驻防,设总兵一员,副将二员,澎湖亦派副将一员统兵2 000人驻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施琅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康熙帝的决定有何重大意义?

            • 2. 6、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 3. 23、下列事件发生最早的是:(  )
              A.《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B.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三藩之乱”
            • 4.

                 

            • 5. 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包括(     )
              ①建立新王朝政权
              ②对边疆地区未有效控制
              ③沙俄势力威胁边防安全
              ④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6. 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     )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 7.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在于(     )
              A.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的范例
              B.是清朝军事胜利后的又一重大胜利
              C.用法律手段维护了领土主权
              D.收回了尼布楚等地主权
            • 8. 康熙帝的行为属于维护国家主权的典型表现(     )
              A.亲自东巡,了解敌情
              B.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迫使对方谈判
              C.签约时使用“中国”这一国号
              D.极力维护满州的统治
            • 9.

              清朝设置台湾府的最高统治者是

              A.康熙帝
              B.乾隆帝
              C.道光帝
              D.光绪帝
            • 10.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代指蒙古诸部),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宁,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康熙帝主张( )

              A.修筑长城,巩固边防
              B.修筑长城,但不劳民伤财
              C.不修长城,只能施恩与周边少数民族
              D.不修长城,以德治民,凝聚民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