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  )
              A.“为政以德”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
            • 2.

              公元前6世纪,印度和中国都产生了对本国乃至世界文明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他们分别是

              A.大禹、悉达多
              B.悉达多、孔子
              C.秦始皇、阿育王
              D.孔子、雅利安
            • 3. 据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的损失却只字未提。这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是
              A.“仁”
              B.无为
              C.有教无类
              D.对鬼神敬而远之
            • 4.

              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

              A.经世致用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有教无类
            • 5.

              3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请完成:
              (1)康熙帝为什么称孔子为“万世师表”?(6分)
              (2清代皇帝亲自为与孔子相关的建筑题字, 说明了什么?(4分)

              (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各地都有同儒家有关的古建筑,请你为当地政府提出一些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些古建筑的建议。

            • 6.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
              A.风俗
              B.贡赋
              C.秩序
              D.礼仪
            • 7. 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对“克己复礼”的正确理解是
              A.恢复西周时的各种社会制度
              B.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
              C.恢复礼乐制度规范人们行为
              D.实施变法改变社会不良现状
            • 8. 亚里士多德被罗素誉为“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孔子被康熙尊为“万世师表”,他们在教育文化领域作出的共同贡献有(  )
              ①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   ②教学方法不拘一格
              ③创立逻辑学三段论     ④创办学校,广收学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