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12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
              A.实行三权分立
              B.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2.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当时孙中山认为,要实现和平统一就必须(   )
              A.召开国民会议
              B.恢复国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与共产党合作
              D.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
            • 3. 1913年7月8日,“驻汉口的英国领事用一种典型的上流阶层关于‘人民’观念的口吻指出:‘对于北方军事力量,湖北人民是把它作为法律和治安的一方来寄予同情的。’在长沙,‘大部分绅士,实际上整个商界’,持有同样见解”。这段材料说明(   )
              A.  民主共和观念并未深入人心
              B.二次革命缺乏坚实群众基础
              C.袁世凯政权有广泛社会基础
              D.国民党迅速分化、力量涣散
            • 4. (22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85年10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1月、2月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6分)

              (2) 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6分)

              (3) 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6分)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4分)

            • 5. 中国近代遭受了许多苦难,但凭着人民的奋起抗争,中国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并于多年的艰辛探索后,找到了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一方。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灌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汉人有为满奴以作汉奸者,亦如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1906年)

              材料二  1923年1月,孙中山说:“中国形式上是独立国家,实际比亡了国的高丽还不如……似此,民族主义能认为满足成功否?所以,国民不特要从民权、民生上作工夫,同时并应该发展民族自决的能力,团结起来奋斗,使中国在世界上成为一独立国家。”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含义并作简要评价。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哪些新认识?并分析这些认识对上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关于中国革命问题上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4)综合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变化,谈点你的认识。 

            • 6.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对孙中山的“四十年”革命生涯中的重要内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宣传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 ②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等职推进发展实业 ③要求北京恢复《临时约法》和民初国会 ④颁布法律赋予国民自由权利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 7. 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护国运动②“二次革命”③袁世凯称帝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 8. 段祺瑞公开叫嚣: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旧总统。为此孙中山发起了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国民大革命运动
            • 9. 1924年在广州成立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设立了政治部主任一职,下列中国共产党党员中曾经担任过此职务的是(   )
              A.李大钊
              B.周恩来
              C.陈独秀
              D.毛泽东
            • 10.

              孙中山曾称赞某国:“今竟一旦将牢不可破之专制国,一举而倾覆之,成立一新共和国,与中国作佳邻焉。”孙中山称赞的某国是

              A.德国
              B.美国
              C.日本
              D.俄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