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1年,长期主政台湾的郑经去世。郑经死后诸子争位,郑氏家族内部矛盾激化。清政府也在这一年最后平定了“三藩之乱”,能够腾出手来考虑平台的问题。但在平台方略上,清廷内部有招抚与武力征讨两种意见,多数大臣反对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康熙帝最终决定武力征讨,但深知平台不是一件易事,早在康熙十七年他就要姚启圣等遴选福建水师提督,条件“非才略优长,谙练军事不可。”据此标准,内阁大学士李光地、福建总督姚启圣等极力保荐施琅。

              材料二 收复台湾后,许多大臣认为台湾“日费天府金钱于无益,不若徙其人而空其地”。施琅认为台湾“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留之诚永固边圉”。施琅对西方殖民者觊觎台湾多年的情况有所了解,认为“红毛”(西方殖民者)“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如果一旦让其占有台湾,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将会受到严重威胁。最后,康熙帝决定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隶属福建省。并派兵8000人驻防,设总兵一员,副将二员,澎湖亦派副将一员统兵2 000人驻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施琅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康熙帝的决定有何重大意义?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明)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记)

              材料二    秦术戾儒,厥民斯酷。秦儒既坑,厥祀随覆(意思是:秦朝就随之灭亡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                                       

              ——(唐)司图空《铭秦坑》

              材料三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

              请回答:

              (1)简要分析上述材料对"焚书"的基本态度和依据。(6分)

              (2)材料二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3)你如何评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3分)

            • 3. (12分)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追求国家统一、主权完整的国家利益一向是政治人物孜孜以求的历史作为。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材料二  “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材料三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纠正、创新地发展了 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以上均摘自《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

              请回答:

              (1)如果将材料一的四位政治人物归为一类,则其最恰当的归类依据是什么?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以上类别(或视角)下,四位历史人物所作的历史贡献。(4分)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留给我们的“历史借鉴”主要是什么?(3分)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重要贡献?其思想核心是什么?(3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明袭暗杀)……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二 “万历以后,赋敛繁而民心涣散,闯贼以乌合之众唾于燕京,宗社不守……”

                                                                      ——康熙《过金陵论》

                   后世亦有无大失德而损覆其家国者,如明之崇祯年间是也。皆由臣子背公徇私,外言路者变易非?淆乱可否,曾无实心体国之人,故至此耳。             ——康熙《讲筵绪论》

              材料三 杰出人物,只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个别外貌,却不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一般趋势:他们自己只是由于这种趋势才出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也跨不过有可能进到现实的门阶。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唐太宗认为自己成功的经验有哪些?(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康熙帝在阐述什么问题?他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哪些?(不得照抄材料)。(6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杰出人物和他们所处时代的看法。(3分)

            • 5. 材料一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新唐书

              材料二  1960年4月,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毛泽东与老舍先生论及康熙。毛泽东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是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

              ——引自新华网

              材料三 300年前,我国曾经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康熙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150年后,在新的海上航路使世界地域一体化的进程中,1840年西方的工业经济的产物——坚船利炮打垮了中国小农经济大刀长矛,其实直到1860年中国和印度还分居世界工业产量(以手工业产量为主)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做法作简要评价。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康熙帝是如何运用统一战线政策来团结各民族并巩固朝在全国的统治。

              (3)康熙帝时,历史天空中折射着落日的余辉,但是几乎同一时期,华盛顿却以利剑划破了沉重和黑暗的黎明。请指出其后东西方历史发展走向的主要差异?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对当时的工业化萌芽不感兴趣”的原因。

            •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据《贞观政要》记载,魏征向太宗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太宗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诊有“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关婷玉《中国古代“纪检监察体制”趣谈》

              材料二

                  魏征可称为臣僚中直谏者的一个榜样。古来帝王皆欲国柞长久,唐太宗当然也不例外。魏征认为要使王朝长治久安,关键在帝王身上。每遇太宗处事不当,就朝夕进谏,提醒他应该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善始慎终,使社稷永安,直到太宗觉悟,方才罢休。唐太宗不但接受了这些谏议,而且一再地褒奖魏征,而魏征的回答是:“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

                  唐太宗的主动倡导和魏征的积极响应,促进了贞观时期谏风的形成和发展,而这种良好的政治风气,又正是出现“女观之治”的重要因素之一。

              ——摘编自徐明德《唐太宗与魏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魏征等谏臣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征成为“臣僚中直谏者的一个榜样”的原因。

            • 7.

              3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请完成:
              (1)康熙帝为什么称孔子为“万世师表”?(6分)
              (2清代皇帝亲自为与孔子相关的建筑题字, 说明了什么?(4分)

              (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各地都有同儒家有关的古建筑,请你为当地政府提出一些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些古建筑的建议。

            • 8. (10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先哲,他们在历史的太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阅读材料:

              材料一  孔子以与弟子之间展开对话的形式来追寻人之为人的美。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能“爱人”的人。他倡导群体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向往天人合一的、和平的、艺术的人生。

              一一《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成人艺术比较》

              材料二  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予,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一一引自《论语》

              材料三  当人达到他最高的发展程度时,他是一切动物中最好的;同样,当人违背法律与正义时,他就是最坏的动物。……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每种社会团体的建立,都是为了完成某种善业。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在于生存。

              一一[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2分)

              (2)结合材料分析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有何不同?(4分)

              (3)两者对人的定义的差别在治国思想上有何表现?(2分)他们的治国思想对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2分)

            • 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生理学之公例,凡两异性相合者,其所得结果必加良,此例殆推诸各种文物而皆同者也。……盖大地今日只有两大文明:一泰西文明,欧美是也;二泰东文明,中华是也。20世纪,则两文明结婚之时代也。……彼西美人,必能为我家育宁馨儿以亢我宗也。”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材料二  胡适在其博士论文中自我设问道:“我们在哪里能找到可以有机的联系现代欧美思想体系的合适的基础,使我们能在新旧文化内在调和的新的基础上建立我们自己的科学和哲学?”答案当然不可能是儒学,这不仅是因为儒学已“死亡很久”,更因为儒学的方法论和价值取向与西学格格不入。

              ——摘自董德福《梁启超与胡适两代知识分子学思历程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比较梁启超与胡适观点的异同。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的认识。

            • 10.

              (15分)

              材料一   贞观四年,唐太宗与群臣讨论如何安置内附的东突厥。……中书令温彦博建议把突厥迁入河南朔方之地,全其部落、风俗,其实质是在尊重突厥生产方式及风俗习惯的前提下的自然同化之策。唐太宗反复权衡后,采纳了温彦博的主张。

              ――梁华《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看唐文化的繁荣》

              材料二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也。

              ――《清圣祖(康熙)实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温彦博提出的建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安置东突厥的措施。(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对中国古代传统的“大一统”理论作了怎样的发展?(2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