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4、《剑桥秦汉史》指出:“在公元前221年,具有更重要的实际意义的一件事是把中央集权的行政新体制扩大到了‘天下’。”这件有意义的事是指(   )
              A.推行分封制
              B.在中央设三公九卿
              C.全面推行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度
            • 2. 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管理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辖
            • 3.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思想的特点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6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4分)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4分)

               

            • 4.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 5. 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 6.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
            • 7.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 8.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9.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    )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 10.

               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