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建国初期,受到苏联影响,妇女争当“英雄母亲”,1953年人口普查全国有6亿多人。1956年周恩来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中提出,要在“生育方面要加以适当节制”,通过调查研究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指出,国民收入被人口吃掉了一大部分,只剩下小部分用于积累,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受到影响,反对多子多福的思想,主张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科研的后腿,
              ——摘编自杨建业《马寅初传》
              材料二、1958年马寅初被扣上了“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北京大学校长和人大常委职务也被一撤到底,1979年光明日报发文认为“实践证明马寅初先生当年他认为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也是正确的”、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1980年新《婚姻法》增加了马寅初二十多年前提出的“晚婚晚育”,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摘编自彭华《马寅初全传》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马寅初关于人口问题的主张,指出其提出的背景。(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代未80年代初对马寅初评价的变化及其原因。(7分)
            • 2. 1500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全球统一性开始,欧洲人在这一全球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世界一小部分地区和国家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已成为为数众多的、兴旺的美洲耕种者的制造者,也是亚洲、非洲、美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运输者和某种程度上的制造者。——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材料二、从18世纪60年代起,东印度公司开始走下坡路。当东印度公司的特许状在1813年需要续签之时,国会考虑了贸易自由的呼声,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被取消。1833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对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后,公司将它的管理事务也交付给了英国政府。《东印度公司股息救赎法案》生效后,公司于1874年1月1日解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印度公司逐步走向解体的时代背景。(4分)
              材料三、他们通常反对现存的社会秩序,他们写剧本、小说、随笔和历史作品,以普及他们的思想,说明变革的必要性。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3)据材料三,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6分)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以至始皇。”
              汉武帝时,正式提出了“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的选官标准,要求官员“皆有孝悌廉公之行。”——摘编自《通典·选举一》卷13
              (1)据材料一,指出选官标准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
              材料二、《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描写“好官”东平府府尹陈文昭:“平生正直,秉性贤明。幼年向雪案攻书,长成向金銮对策。常怀忠孝之心,每行仁慈之念。户口增,钱粮办,黎民称德满街衢;词讼减,盗贼休,父老赞歌喧市井。慷慨文章欺李杜,贤良方正胜龚黄”。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水浒传》评价“好官”的标准。(6分)
              材料三、科举考试旨在选拔官吏,1905年清朝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试题。其会试阶段共分三场(策论)。
              第一场,史论5篇。为古代中国王朝治国方略问题分析。(略)
              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精神)。造就人才,振兴实业。……盖东西各国所同,……三者孰为最急策”。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例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试陈教农之策”。 
              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四书》《五经》义(略)
              (3)据材料三,指出本次科举考试的特点。(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选官标准变化的认识。(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