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题文】15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期,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出现了那些新变化?            
              (2)此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有何影响?            
              (3)此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方面,出现了那些新特点?这些特点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 2.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始皇)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戊。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庚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请完成: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5分)
              (2)结合材料分析古代中国统治者的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关系。(8分)
            • 3.
              【题文】宋代文人刘迎在诗中写到:“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鹊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什么叫榷场?举例说明榷场的作用,试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 4.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自《简明宋史》
              朝代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西汉(公元2年)
              唐朝(752年)
              南宋(1210年)
              黄河中下游地区
              42.8
              32.3
              53.2
              江淮地区
              15.2
              23.4
              45.6
              西南地区
              3.9
              7.1
              9.2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三:唐宋以后,北方森林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上人口增殖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导致了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北方再也看不到连片种植桑麻的景象了。
              ——摘自余桂元《历史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潜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