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     ]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
            • 2. 明万历年间,福建巡抚许孚远在奏疏中指出:“往者商舶之开(开放对外贸易),正以安反侧杜乱萌也。乃今一禁,彼强悍之徒,俯仰无赖,势必私通,继以追捕,急则聚党遁海,据险流突”。这说明
              [     ]

              A.明政府内存在禁海与开海之争
              B.明政府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C.地方官员要求严格限制海外通商
              D.明政府始终坚持“海禁”政策
            • 3. 宋元时期,在部分地区的人们心目中,四海龙王(传说其主要职责是在人间司风管雨)的地位每况愈下,逐渐为妈祖(也称天妃、天后、天后圣母,福建、广东、台湾一带称之为妈祖)所取代。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宋元时期

              [     ]


              A.小农经济走向繁荣
              B.航海事业得到发展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 4. 《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
              [     ]

              A.地处交通要道
              B.出产精美工艺品
              C.是繁华的都市
              D.市场受官府控制
            • 5. 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     ]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
              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
              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
            • 6.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是
              [     ]

              A.海上贸易通道已取代陆上丝绸之路
              B.民间的自发贸易成为海上贸易主体
              C.丝织品成为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商品
              D.开始与西欧国家形成直接贸易关系
            • 7. 明朝万历年间,在福建地区,“其日番钱者,则银也,来自海舶,上有文如城堞,或有若鸟兽、人物形者,泉(州)、漳(州)通用之”。材料反映了当时
              [     ]

              A.泉、漳成为全国外贸中心
              B.福建地区海外贸易发达
              C.福建银元铸造技术发达
              D.尚未实行“海禁”政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