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郭沫若词:“……闸门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嘴二千长。有天平小大,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该词吟咏的水利工程是     
              [     ]

              A.广通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郑国渠
            • 2.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 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中国古代铁犁牛耕技术发达    
              D.中国古代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届世界领先地位
            • 3. 《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 4. 下列灌溉工具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筒车

              ②翻车

              ③高转筒车

              [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 5.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工具,发明于唐朝并且用于灌溉的是

              [     ]


              A、
              B、
              C、
              D、
            • 6. 战国时期,诸侯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
              [     ]

              A.发展长途贸易
              B.运送军粮
              C.发展小农经济
              D.加强中央集权
            • 7. 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基础建设,兴建公共水利工程。下列著名的水利工程与坎儿井有渊源关系的是
              [     ]

              A.都江堰
              B.漕渠
              C.白渠
              D.龙首渠
            • 8. 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     ]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C.“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D.“恶金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
            • 9. 关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是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租佃制涉及物质剥削关系和人身依附关系两个方面
              C.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是唐朝
              D.中国古代农业属于灌溉农业
            • 10.        成都市在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综合改革试验中走在全国的最前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主要得益于
              [     ]

              A.郑国渠的修建
              B.都江堰的修建
              C.芍陂的修建
              D.西门豹渠的修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