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的先人们给我们留下了金字塔、帕特农神庙、长城、英国议会大厦等著名的文化遗产,也形成了诸多风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徽州村落的选址)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使房屋精美如诗,堪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形式。村皆有祠,祠一般均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樊炎冰 《中国徽派建筑》

              材料二:徽州自古被誉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这是因为自南宋以后,理学成为统治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的理论,而理学大师程颐、程颢和朱熹的祖籍都在徽州。所以,徽州人特别推崇朱子,以朱子家礼等理论来管理家族和社会。朱子笃信风水之说,正好与徽州人的传统习惯相吻合,这样一来,在风水理论指导下的精神意识对徽派建筑艺术和风格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陈安生《试论徽派建筑形成的几个条件》

              材料三:在与中世纪的宗教进行斗争过程中,通过市民阶段的文化消费,使希腊罗马古典建筑文化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文艺复兴建筑的发展和勃兴提供了必需的养料。·····达芬奇在概括建筑科学和技术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价值的建筑方法论,强调观察和实验在建筑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从人的本能及人的理性的视角阐释技艺的合理性和技艺存在的本体证明。

              ——张盛《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特点的演变》

              材料四:十九世纪哥特式建筑(中世纪的欧洲建筑风格)的复兴,并不是简单的猎奇,而是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的。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机械代替了传统的手工艺,高度精密的机械生产制作出来的是毫无个性可言的产品,而非艺术品。

              ——孙晓昕《浪漫主义思潮下哥特式建筑的复兴》

              (1)根据材料一中徽派建筑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一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特式建筑复兴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 2.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间手工业在官营手工业的压制下,生存空间狭窄。他们为了生活和避免无谓的竞争,彼此之间总是对技术秘密实行封锁,甚至为保守一技之长,传子或传媳而不传女,或有女不嫁。……再加之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性的社会动荡,不仅使数十年、数百年积累的社会财富毁于一旦,而且使手工业生产的主体--家族不断更换,难以长期和连续发展。还有我国的多子继承制度所造成的折产不断,致使生产资本的积累和生成规模的扩大极为缓慢。
              --张九洲《中国经济史概论》材料二 近代中国城市化模式与西方相去甚远。日渐完善的口岸城市体系及农业过剩人口涌进城市,形成了中国畸变多态的城市化特征。里弄胡同茅草破屋是多数市民的栖息之地,农民离村与相关的都市膨胀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l957年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从l949年的98个增加到l40个;另外中西部也兴起了一系列工业城市,如郑州、包头、兰州、西安、成都等。
              --宁克平《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材料四 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由伦敦政府购土地作为“绿化隔离带”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材料六 如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1)根据材料一,概述阻碍古代中国民间手工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相关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5)据材料四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6)从材料五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