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两人都出生在贵族家庭
              B.都生活在社会转型时期
              C.两者都主张以德治国
              D.两人都提出“中庸之道”
            • 2.

              《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术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

              A.以民为本
              B.关注民生
              C.人性向善
              D.关注现实
            • 3.

              2012年网络热词中:“异地高考”、“教育公平”排在第四位、第七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浮出水面,但学生的出身、户籍、贫富却成为教育公平的一道道关口障碍。下列哪些观点可用以批驳上述不良现象的宣传标题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贫而贱之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4. 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指的是(  )
              A.仁者爱人
              B.君主法治
              C.礼乐规范
              D.三省吾身
            • 5.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   )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 6.

              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该是孔子

              A.编订“六经”
              B.创立儒家学说
              C.提倡“仁”的思想
              D.开创私学
            • 7. 下图反映了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有学生从图中孔子使用“纸张”“线装书”等细节,对该图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学生的下列推论中,合理的是(  )

              A.该图绘制于西汉时期
              B.该图为后人伪造,没有史料价值
              C.该图的真伪须有考古学支持才能判断
              D.绘画者以其生活经验附会了孔子时代的生活
            • 8.

              《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 9.

              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   )

              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
              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
            • 10. 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  )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