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儒学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是指(  )
              A.人定胜天,天行有常
              B.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C.无为而治.积极无为
              D.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 2.

              有人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形象大使,其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
              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牵制国人思想
              C.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D.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 3. 钱穆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次由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材料所述的“转变”(  )
              A.源于汉初“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B.开启建立官僚政治体制之先河
              C.促使察举征召等选官制度的产生
              D.奠定儒学“独尊”的政治基础
            • 4. “礼教始行,源溯春秋,谁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靡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 5. 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执政心法时说到“摆起面孔说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一派杂霸之术”。君主“得其心法”始于(  )
              A.东周
              B.西汉
              C.北魏
              D.南宋
            • 6. 中国古代某学者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思想主张.该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董仲舒
            • 7. 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儒、法两大学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据此回答:
              (1)战国时期儒、法两大学派代表人物各有哪些?
              (2)秦始皇统一中国过程中哪一学派受到重用?为什么?
              (3)西汉时期儒家学派能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8. 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9.

              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   )

              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
              B.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
              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
            • 10. 民本主义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重要的治国之道,在当下更有很强的现实窓义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盂子•尽心下》
              材料二早期的孙中山对“民”的认识,更多的是同情,是重民、爱民与救民。他想通过重民来谋求国家富强之道,因为民富,国则富,民贫,国则弱^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对“民”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同盟会成立,他把以“民”为主体的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政治理念上也实现了由传统的民本思想向近代民主主义的飞跃。中华民国建立后,他主张团结全国人民,“建设一世界上最富强最快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
              --王培智《论孙中山民本思想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压力加大,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全民医保夜盖面超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康化,县乡村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达到1300多个。
              --李克强2015政府工作报告
              (1)归纳材料一中盂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民本思想的变化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民本思想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今民本思想变迁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