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

              [     ]


              A.心即理
              B.“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C.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D.“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 2. 古代曾有儒学大师提出“六经皆我注脚”的论断,主张利用六经为自己服务,但不要执迷于六经的言论。这位大师最有可能生活在

              [     ]


              A.战国时期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 3. 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

              [     ]


              A.主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B.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C.与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相适应
              D.反映了对儒学的批判继承
            • 4. 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

              [     ]


              A.仁政思想
              B.伦理道德
              C.性恶论
              D.唯物思想
            • 5. 宋明理学的积极方面有
              ①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
              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6. 明嘉靖年间,户部主事海瑞向深居西苑、潜心修道的皇帝上疏,直言其“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此举

              [     ]


              A.意在规劝嘉靖皇帝遵守法律
              B.履行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责
              C.体现了理学倡导的社会责任感
              D.反映了君臣间的权力之争
            • 7. 朱熹“把濂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 8. 下列不在《四书》范围的是

              [     ]


              A.《大学》
              B.《中庸》
              C.《春秋》
              D.《论语》
            • 9. 朱熹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这说明朱熹认为

              [     ]


              A.“天理”和“人欲”是绝对对立的
              B.“天理”和“人欲”是可以并存的
              C.“天理”和“人欲”对人类来说是同等重要的
              D.“理”是世界的本原和天下万物永恒存在的普遍规律
            • 10.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