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     ]


              A.程颢
              B.陆九渊
              C.程颐
              D.朱熹
            • 2. 《宋史》中出现了以下人名:焦守节、陈从信、钱端礼、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当时深受哪种思潮的影响
              [     ]

              A.佛学
              B.法学
              C.理学
              D.道教
            • 3. 又问:“人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 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上述内容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     ]

              A.存天理,去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
            • 4. 下列观点与二程理学观点不符的是
              [     ]

              A.心即理也
              B.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C.人伦者,天理也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5.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6. 下图为畅岩山的“天南理窟”,是北宋程颢、程颐授学之地。二程后来成为程朱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誉满中国哲学史,畅岩山也因此名 扬千古,“天南理窟”则成为研究中国理学哲学史具有非同寻常价值的“圣地”。以下关于二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使儒学思想更加理论化、思辩化
              B.都认为“万物只是一个天理”
              C.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D.二者共同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 7. 下图为儒家经典《朱子语类》书影,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书中强调“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

              [     ]

              A.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
              B.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
              C.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去体会理
              D.要“存天理,灭人欲”
            • 8.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     ]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
            • 9.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认为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是

              [     ]


              A.良知   
              B.仁
              C.正君心   
              D.灵明
            • 10.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昀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     ]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夫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