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校高二(1)班几名同学准备创办一个中国古代科技馆网站,现在请你为它再添加一个新的链接,你认为最合适的应该是 

              [     ]

              A.浑仪
              B.针灸
              C.造纸术
              D.农学
            • 2. 《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书中写道:“现代研究显示,中国早期官僚政治组织对于科学有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下列各项,不符合上述看法的是
              [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发明地动仪
              C.僧一行实测子午线长度    
              D.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
            • 3.    晋国介子推给晋文公的绝命血诗中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为了表达对介子推高风亮节的追崇与痛惜之情,便下令把介子推死难(被烧死)的日子定为一个特殊的纪念节日,即我们今天的:
              [     ]

              A.腊八节        
              B.清明节       
              C.寒食节        
              D.端午节
            • 4.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用来指导农事的历法,根据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将一年分为二十四等份,下列各节气和所属季节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春季:雨水、清明、芒种       
              B.夏季:惊蛰、谷雨、小满
              C.秋季:处暑、白露、寒露       
              D.冬季:霜降、大雪、小寒
            • 5.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     ]

              A.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B.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C.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D.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 6.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 ,在国内27个地点(最南至西沙群岛,最北至北极圈内)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这说明
              [     ]

              A.国家的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C.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发展
            • 7. 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番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     ]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
            • 8. “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远在1300多年前,在一部中国的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就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赞誉的这部中国古代著名著作是
              [     ]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 9. “初,秉忠( 刘秉忠) 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极,约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复欹侧( 倾斜) 。’”因此,当时的科学家
              [     ]

              A.创制简仪
              B.修订《大明历》
              C.进行经度测量
              D.颁布《太初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