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分析下面表格中有关察举制与科举制的相关内容,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察举制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
              长官举荐自由报考
              “人、门兼美”“取士不问家世”
              A.田强调门弟到取消门第限制
              B.由地方推荐到考试选拔
              C.由注重整体素质到注重知识才能
              D.由世袭制到任期制
            • 2.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之法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替代。这种变化反映出(  )
              A.小农经济取得重大突破
              B.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
              C.儒学开始成为选拔标准
              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网络。
              公元1439 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
                  材料三“现在立宪各国,没有不是立法机关兼有监督的权限,那权限虽然有强有弱,总是不能独立,因此生出无数弊病……”
              “夫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君政时代则大权独揽于一人,今则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人民为一国之主,官吏不过为人民之仆,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也。”
              --摘自《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监察机构与官员设置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监察制度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归纳孙中山监察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代的监察制度与孙中山的监察思想有何本质不同。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什重要启示?
            • 4. 从“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变化说明了(  )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分封制的瓦解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选官制度的变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