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国民党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材料反映的是
              A.北伐战争B.淞沪会战C.徐州会战D.淮海战役
            • 2.
              右边这幅毛泽东与蒋介石的合影照片,最有可能拍摄于
              A.1924年,广州
              B.1927年,上海
              C.1936年,西安
              D.1945年,重庆
            • 3.
              下列各项,描述1947年下半年情况的是  
              A.“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B.“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正忙”
              C.“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D.“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4.
              研读右图,此图反映的军事行动是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表明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
              C.主要为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 5.
              1949年8月,美国国务院发表了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其中讲到:“和平来到的时候,美国在中国碰到了三种可能的选择:(一)它可以一干二净地撤退;(二)
              它可以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毁灭共产党;(三)它可以帮助国民党把他们
              的权力在中国最大可能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同时却努力促成双方的妥协来避免内战。”
              与之相关的理解和说法正确的是
              A.“和平来到的时候”是指国共北平和谈B.美国曾积极调解国共矛盾以避免内战
              C.美国实际执行了第二种“可能的选择” D.美国已决定从中国“一干二净地撤退”
            • 6.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
              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
            • 7.
              1947年,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与此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各民主党派与蒋介石决裂B.中共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C.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D.三大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 8.
              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B.国共两党内战遗留的问题
              C.国共两党意识形态的对立D.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的破坏
            • 9.
              下列属于蒋介石镇压民主运动制造的惨案的是(   )
              ①校场口血案②下关惨案③李闻血案④皖南事变⑤五月流血周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⑤D.①③④
            • 10.
              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同盟等党派向联合国说明中国共产党实行了“给农民土地,实行保护工商业”等政策。其目的要让国际社会认识到
              A.中共在维护不同阶层的生存权、财产权B.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国合法的政党
              C.中共与民主党派已经结成政治同盟D.中国社会的人权已基本得到了保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