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维新运动中,康有为发表了《孔子改制考》,将一个复古的守旧者考证为革新的改革家。康有为的意图是(  )
              A.还原孔子的变法改革形象
              B.宣传儒家的进取有为精神
              C.论证维新变革的合法性质
              D.争取国际社会的道义支持
            • 2.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早期维新思想
              C.设议院、开国会
              D.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 3. 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富士见楼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充满民族主义的演说。这次演说,唤醒了留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了革命热情,令那些迷惑于保皇的留学生焕然醒悟,快速转向了革命。这说明(  )
              A.东京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心
              B.推翻清政府的时机成熟
              C.革命思想传播进步一深人心
              D.孙中山的革命威望崇髙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8年,英国的人口理论学家马尔萨斯在《人口论》一书中指出: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即以1、2、4、8、16、32、64的增加率增加;食物将以1、2、3、4、5的算术级数增加率增加。因人口增长速度快于食物供应的增长速度,人口将超过食物的供给量,而食物不足会引起贫困、恶习等出现。人口与食物间的不平衡总是通过抑制人口增长而加以改善。他提出两类抑制人口增长的方法为:道德抑制与积极抑制。他主张人们应通过晚婚、独身、节育来控制出生率;但若人们未能通过道德抑制控制住人口的增长,则恶习、贫困、战争、疾病、瘟疫、洪水等各种形式的积极抑制将会使人口减少,以达到人口增长与食物供应间的平衡。马尔萨斯反对社会改革论,认为社会中的贫穷和罪恶并不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造成的,而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只有保持财产私有制以及各人担负起养育自己孩子的责任,才能使人们自制,不至于生殖过多的子女。他竭力反对当时英国实行的济贫法,济贫法使不能独立维持家庭的人也将结婚,生育子女,这是供养贫民以创造贫民。马克思指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所以轰动一时,完全是由于党派利益引起的。英国的寡头政府认为它可以最有效的扑灭一切追求人类进步的热情,因而报以热情的喝彩。
              -摘编自《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评价与中国人口问题》
              材料二 孙中山1924年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所作的演讲中指出:“中国人时常自夸,说我们人口多,不容易被人消灭,……殊不知百年之后,美国人口可加到十万万,多过我们人口两倍半。如果美国来征服中国,那么百年之后,十个美国人中只参杂四个中国人,中国人便要被美国人所同化。……百年前有一个英国学者,叫做马尔赛(萨)斯,他因为忧世界上的人口太多,供给的物产有限,主张减少人口。中国现在的新青年,也有被马尔赛(萨)斯学说所染。”孙中山的这种人口思想的影响极为深远。
              -摘编自《孙中山人口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英国的政府对其理论“报以热情的喝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马尔萨斯人口学说的基本态度及其理由,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人口学说的主要因素。
            • 5. 材料一: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
              --摘选自孙中山《民权初步》材料二: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秩序”。会员之义务,在能以竭助会长维持秩序。而维持之道,则当从自己始。如在会场,须戒出声,戒旁语,戒走动,并戒一切之能扰乱会场而阻人言听者。
              --摘选自孙中山《民权初步》材料三:以动议及表决而处事,重要之步调有六,其秩序如下:一、会员起立而称呼主座。二、主座起立而承认会员。三、会员发动议而坐。四、主座接述其动议。五、主座畀机会以讨论。六、呈动议以表决,并宣布表决之结果。大多数者,即过半数也;较多数者,即半数以下之最多数也。……一切社会之职员选举,最少须有一票过半乃能当选,庶几合大多数之常例。
              --摘选自孙中山《民权初步》(1)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认为“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概括国民集会应遵循的规则。(不得摘抄原文)根据上述规则,概括民主的内涵。
            • 6. 1862年,恭亲王奕䜣奏请成立京师同文馆以授西洋之学,并主张从举人、优贡及五品以下京外各官中招考生源。未料“京师各省士大夫聚众私议,约法阻拦,甚且以无稽谣言煽惑人心,遂无复有投考者”。这一事件反映了(  )
              A.招生不公影响士子利益
              B.晚清官场派系斗争严重
              C.贵族官僚反对开办新学
              D.守旧观念阻碍社会进步
            • 7. 1901年,梁启超提倡以“民族主义”有效抵御外辱;1903年后却只讲“国家思想”而再提“民族主义”,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梁启超(  )
              A.抵制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浪潮
              B.对外妥协博得列强的好感
              C.提倡各民族间互相尊重与合作
              D.宣扬清末新政的平等思想
            • 8. 19世纪末,有人认为:“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若守此不失,虽孔孟复生,岂有议变法之非者哉。”据此判断他(  )
              A.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D.倡导革新政治,变法维新
            • 9. 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徐致祥认为“变人”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  )
              A.“祖宗之法不可变”
              B.“中体西用”
              C.“变者古今之公理”
              D.“托古改制”
            • 10. 孙中山曾说:“中国古昔有唐虞之揖让,汤武之革命,其垂为学说者,有所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所谓‘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这表明他(  )
              A.纯粹学习西方民主思想
              B.侧重借鉴美国共和制度
              C.以推翻满清帝制为目标
              D.汲取了古代的民本思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