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不可能在独立的基础上与外国发生经济往来,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同中国发生经济关系,不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控制中国的经济。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方式不包括(  )
              A.在中国设立出版机构宣传西学
              B.控制中国的关税和盐税
              C.在中国设立银行
              D.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
            • 2.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后,美国政府十分得意,认为这是“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次更辉煌和更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了未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  )
              A.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确立了美国的盟主地位
              B.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凭借其产品扩展中国市场
              C.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既得了利益又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感激
              D.是美国侵华政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 3. 19世纪末,外资银行落户北京东交民巷。1896年,盛宣怀在《自强大计折》中提出:“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工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上述言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列强已控制中国的政治中心
              B.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C.列强加强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D.中国半殖民地化最终形成
            • 4. 上海地区在明代已形成高度市场化的“棉七稻三”农业种植结构,至清末民初棉花种植比重则降至1/3左右,但家织土布在当地仍大量存在,出现“近虽机器织布盛行”而“邑人……大率多用土布”的情形。下列不能帮助我们理解上述现象的是(  )
              A.年轻人入城做工,留守老弱耕织为生
              B.机织布价高,家织布可减轻家庭负担
              C.用洋纱织土布削弱机织布的价格优势
              D.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及解体速度的缓慢
            • 5. 苏、锡、常、镇地区以往很少种桑养蚕,1865年之后则“日渐加多,渐可与浙相埒(同等)”。这反映了当时的上述地区: (  )
              ①部分农产品商品化  
              ②自然经济基础受到削弱  
              ③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④农业经济作物生产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