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可见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  )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 ②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
              ③节省时间的考虑 ④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2. 下列有关中国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紫光阁”铁路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条铁路
              B.近代中国的筑路权始终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C.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D.电话是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通讯工具
            • 3. 下列通讯工具在我国近现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有线电报、无线电报、固定电话、移动电
              B.有线电报、固定电话、无线电报、移动电话
              C.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移动电话、固定电
              D.固定电话、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移动电话
            • 4. 1946年,由大连沙河口工厂制造的蒸汽机车在哈尔滨被命名为“毛泽东号”,其后动力多次升级,1977年2周,改为东风4型内燃机车,2010年,改为电力机车,2014年,结束了68年货运的历史,开启了牵引旅客列车的任务。“毛泽东号”(  )
              A.命名与庆祝东北解放有关
              B.运行始终与个人崇拜有关
              C.改为客运说明列车货运功能消失
              D.见证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历程
            • 5. 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 讲述了主人公福克在1872年与人打赌,要在80天内环游地球一周的故事。在当时,现实中的凡尔纳若要环游地球,可以选用的新式交通工具有(  )
              ①火车
              ②飞机 
              ③汽船
              ④汽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6.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从古代到现代,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尤其困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1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
              (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2)据图和材料二,说明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主要作用。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材料三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蓬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
              (《歌唱二郎山》)(3)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 7. 认真阅读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引自《上海研究资料》)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
              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  )
              ①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②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③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④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8. 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这表明上海(  )
              A.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B.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
              C.交通工具受西方的影响比较深
              D.各地经济发展具有严重不平衡性
            • 9. 百余年来,中国的铁路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6年7月3日,吴淞铁路举行通车典礼,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比西方最早修建的铁路晚了半个世纪。它是英美背着清政府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的。清政府在交齐28.5万两白银将其赎回后,竞把这条有用的铁路给拆除了。
                       到1904年日俄战争前,1万多公里中国的铁路权益先后落入列强之手。1909年10月,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1910年湖北省要求准予商办川汉铁路。从1928年至1937年七七事变的
              10年间,国民党政府在关内仅修建3600公里铁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勉强修建了1900公里铁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只顾发动内战,基本没有修建铁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仅有2万多公里铁路,大都分布在东北和沿海地区,能够维持通车的只有l万多公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旧中国铁路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从1952年建成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算起,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完成为止,新中国先后建成干支线6100公里,新增的营业里程占全部营业里程的18%以上。新建的宝成、兰新两大干线以及黎湛、蓝烟、鹰厦、萧穿等线加强了西北、西南与全国的联系。
                     2006年4月27日,上海磁悬浮结束两年试运,正式投入营运。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顺利实现了全面通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2011年6月30日15时,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到201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以高速铁路为骨架,总规模5万公里的快速铁路网将基本建成。
              (2)与旧中国相比,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 10. 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下列有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早的蒸汽船出现在英国
              B.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
              C.最早的汽车诞生于美国的福特公司
              D.文革期间中国城市地铁开始运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