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在中国创办的第一个近代化的军事工业,这里的“近代化”主要是指(  )
              A.生产资料
              B.生产规模
              C.产品流向
              D.生产手段
            • 2.

              1906年天津有报道称:“电车(有轨电车)开驶而后,旅行既便,票价尤廉,境内欢迎……座间客满,肩为之摩,甚至有无甚要事姑借以游览者。”材料表明,天津电车的开通( )

              A.受到所有市民的热烈欢迎
              B.开创国内城市汽车交通之先河
              C.有助于自由平等观念传播
              D.使人们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
            • 3.

              图是截至1911年,中国境内铁路发展状况示意图。这种状况说明


              A.中国铁路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功十分明显
              B.铁路这种近代交通方式对民众生活影响大
              C.中国铁路的产生发展与列强侵略密切相关
              D.近代中国铁路发展主要是政治因素导致的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0年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投入使用,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铁路改变了英国社会,这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输速度上,也不仅体现在把全国交织成一张铁路网,从而把各地区不分远近连成一体上;它还改变了人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人对生活的看法。时空变了,过去时间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以秒来计算;过去一二百英里是遥远的地方,现在近在咫尺。时空缩小了,悠闲时代过去,时间就是金钱,准时准点是新的生活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火车还进一步教会人们遵守纪津,因为铁路本身就体现着强制,纪律是火车运行的基本前提。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个忙碌的世界。

              ——摘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1896年,清朝下旨修建粤汉铁路,到1911年,修了两段不到一百公里。1916年6月,完成广州至韶关段。1918年9月,完成武昌至长沙段。1930年,国民政府利用英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开始修筑株洲到韶关段。中国工程师凌鸿勋经过勘探调整方案,在备战抗日背景下,1936年4月,株韶段提前15个月建成,修了40年的粤汉铁路终于全线贯通。从“七七”事变到广州失陷的15个月中,这条铁路共运送部队200余万人、军用物资70余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战大动脉。

              铁路

              修建时间

              武汉至广州最快时间

              粤汉铁路

              1896—1936年

              44小时

              粤汉铁路(京广南段)复线

              1955—1988年

              11小时

              武广高速铁路

              2005—2009年

              3小时多

              ——摘编自文热心、颜石敦《粤汉铁路贯通记:一颗道钉一滴血》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九世纪英国蒸汽火车铁路发展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粤汉铁路得以建成的历史原因,并简析现代所修两条武汉至广州新铁路差异的原因。

            • 5.

              “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 6.

              有人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形象大使,其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
              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牵制国人思想
              C.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D.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 7.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的军事工业企业,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 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晚清政府自救行为的表现
              B.都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C.都是中国近代化的表现
              D.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8. 下列四项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考题,其中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学堂使用的考题应是(  )
              A.“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B.“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C.“试比较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明之.”
            • 9.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重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 ,比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 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漸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静集》材料二 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 -一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 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g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一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材料三  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种,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一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 直接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先进的中国人对科学传播所起到的共同历史作用。
            • 10.

               

              (14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

              材料二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都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挥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绝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财富观?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3分)

              (2)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二概括指出其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新的表现。(6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用19世纪末以前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的哪些思想体现出西方现代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媾通”?(5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