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提出这一思想的应该是

              [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激进派
            • 2. 关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 .二者的根本目的不同
              B .二者对西方的认识截然不同
              C .二者都反对封建专制
              D .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 3.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下列对这一主张的分析有误的是
              [     ]

              A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西学”指西方文化
              B .“中学为体”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体制
              C .“西学为用”指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
              D .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 4. 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是    
              [     ]

              A.林则徐    
              B.康有为     
              C.谭嗣同    
              D.严复
            • 5. 从鸦片战争前后到期19世纪9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历程是
              [     ]

              A、中体西用——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
              B、开眼看世界——维新变法——中体西用
              C、开眼开世界——追求民主共和——维新变法
              D、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
            • 6.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主要是指
              [     ]

              A.西方军事技术 
              B.近代科学技术 
              C.近代政治制度 
              D.近代思想文化
            • 7.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主要是指
              [     ]

              A.西方军事技术 
              B.近代科学技术
              C.近代政治制度 
              D.近代思想文化
            • 8. 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这种观点反映了
              [     ]

              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
              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源”证据充分
            • 9. 政府一面让出洋幼童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等知识,一面要求幼童学习汉语和四书五经、圜朝例律、圣谕广训,向他们灌输三纲五常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这表明政府主张
              [     ]

              A.西学中源
              B.中体西用
              C.君民共主
              D.道德救国
            • 10. 16、17世纪,中国社会曾出现了“西学东渐”之风,近代时“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中的反君主专制主张是西学东渐的最早表现
              B.西学东渐过程中,曾经出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主张
              C.近代西学东渐的逐步深入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近代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D.西学东渐有利于中西方的思想文化交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