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图表中反映的内容
              A.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农业生产提高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
              C.农业集体化促进苏联粮食产量增长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束缚农业生产发展
            • 2.
              1921年,苏俄出现全国性大饥荒。政府救灾的决定性措施是(  )
              A.颁布土地法令,没收贵族和教会土地等财产
              B.与西方主动结束战争,争取经济援助
              C.实行新经济政策,改革生产关系
              D.实行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
            • 3.
              以下各段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
              ②“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
              ③“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④“我认为揭露农村生活中令人痛心的一个侧面是我道义上的责任。……以中央的名义命令把粮食征收殆尽,不给农民留下一磅粮食来养家糊口。”
              A.②④③①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
            • 4.
              20世纪20年代苏联某领导人曾说道:“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脱节,它没有促成生产力的提高。”为扭转失败他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D.农业集体化政策
            • 5.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相似之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允许外资参与本国经济活动D.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 6.
              租让制理论是列宁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的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什么是租让制? 列宁说:“租让一这是同先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联合”,“这是同先进国家中的先进财政资 本的经济合作、联合、合同”。列宁提出实行“租让制”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发展国民经济B.与西方国家友好往来
              C.由小生产向大生产过渡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7.
              下表为1890—1933城市人口(以百万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统计表,依据
              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国家
              1890
              1900
              1910
              1920
              19 33
              英国
              11.2
              (29.9%)
              13.5
              (32.8%)
              15.3
              (34.9%)
              16.6
              (37.3%)
              18.7
              (39.2%)
              美国
              9.6
              (15.3%)
              14.2
              (18.7%)
              20.3
              (22.0%)
              27.4
              (25.9)
              45.1
              (32.8%)
              德国
              5.6
              (11.3%)
              8.7
              (15.5%)
              12.9
              (20.O%)
              15.3
              (35.7%)
              20.7
              (30.2%)
              俄国
              4.3
              (3.6%)
              6.6
              (4.8%)
              10.2
              (6.4%)
              4.0
              (3.1%)
              36.5
              (20.2%)
              A.1890—1933年英国工业生产能力逐渐落后于美国但高于德国
              B.1910—1933年城市人口数量对比证明美国国力领先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导致1910—1920年俄国城市人口减少的因素之一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德国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呈持续上升趋势
            • 8.
              “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投奔并将投靠邓尼金和高尔察克,从而延长国内战争。”为了结束这种状况,苏维埃俄国
              A.给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B.按国家规定价格收购农民的余粮
              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实行固定粮食税,允许粮食自由贸易
            • 9.
              1922年,俄共中央提出:“集体农庄作为农村中最坚固的苏维埃细胞,在走上总的合作制轨道时可以发挥出积极的显著的作用。”提出这一建议的背景是
              A.农业集体化政策全面推行B.农业的基础地位急需加强
              C.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D.社会主义改造提上议事日程
            • 10.
              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业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
              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