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部史学著作评论某一事件道:它是一种妥协,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为的是给国家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机会。用列宁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这一事件指的是
              A.退出一战B.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C.粮食税的实行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
            • 2.
              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A. 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的发展 
              B. 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
              C.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
            • 3.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
              四者的相同之处在于(  )
              A.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宏观调控经济B.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指导作用
              C.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D.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 4.
              一个英国资本家申请在莫斯科郊外兴建一个新型企业,很快得到苏维埃政府的批准,此事可能发生在(   )
              A.十月革命刚刚胜利时B.三年国内战争期间
              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D.“一五”计划期间
            • 5.
              列宁曾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的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下列不属于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这一有益实验的是
              A.企业不论大小一律国有B.以租让方式吸引外国资金技术
              C.实行自由贸易,恢复市场机制D.废除实物配给,实行按劳取酬
            • 6.
              1920年冬,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这意味着当时列宁认识到了
              A.农民群众思想认识的落后性B.国内外局势的严重性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D.农业集体化的片面性
            • 7.
              “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新经济政策B.罗斯福新政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人民资本主义”
            • 8.
              “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
              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这反映了苏俄政府认识到
              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排斥商品交换B.商品交换对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作用
              C.商品交换是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D.商品交换有助于推进农业集体化
            • 9.
              列宁在《十九世纪末的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是消灭商品经济。”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下列哪一政策体现了列宁的以上主张(   )
              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土地法令》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0.
              列宁说:“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关系占优势,还是小农经济占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生产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可能的。没有这种条件,向共产主义过渡在经济上是不可能的”列宁这一认识
              A.否认俄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B.为斯大林体制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C.推动俄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针对现实思考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