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A.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B.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
              C.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D.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 2.
              下表是某同学发现的一张某年的历史大事记,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根据其记载的事件对这张大事记的年份进行了推断。其中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1月14日,《中国女报》在上海创刊。秋瑾、陈伯平任编辑。
              6月15日,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召开,通过了《禁止从气球上投掷投射物和爆炸物宣言》等14个国际公约。
              7月30日,日本与俄国签订《日俄密约》,把中国东三省分为南北两部分,分属日俄的势力范围。
              10月中旬,美国爆发银行危机,危机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德、英、法竭力向自己的殖民地转嫁危机。
              A.甲:《中国女报》创刊说明辛亥革命后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时间在1911年以后
              B.乙:海牙和平会议上通过的这个宣言表明飞机尚未发明,时间在1903年之前
              C.丙:《日俄密约》内容体现了典型的帝国主义特征,时间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D.丁:美国爆发银行危机波及多国及各国向殖民地转嫁危机,时间在1929~1933年
            • 3.
              以下主张适合解决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是
              ①只有管得少的政府,才是管得好的政府。政府是守夜人。
              ②要使消费倾向与投资引诱二者互相适应,则政府机能必须扩大。
              ③一个慈善为怀而偶尔犯错误的政府比一个铁石心肠一贯漠不关心的政府要好的多。
              ④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来自我治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 4.
              下表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汁表(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以下推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年份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离婚率
              10%
              15%
              12%
              3%
              A.“新政”强化了人们抱团取暖意识       
              B.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
              C.“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       
              D.“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限制
            • 5.
              京华时报讯1月20日,《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别为“不差钱”、
              “躲猫猫”、“低碳”、“被就业”、“裸”、“纠结”、“钓鱼”、“秒杀”、“蜗居”、“蚁族”。下列属于1929~1944年期间常用语的是
              A.危机干预法西斯B.危机绥靖和平
              C.干预法西斯社会福利D.干预高度集中法西斯
            • 6.
              “人们的消费能力很低,买不了那么多的产品,可工厂还在不停的生产。”这说明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主要的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超过了现实生活的需要
              B.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矛盾十分突出
              C.资本家为了赚取利润盲目扩大生产
              D.广大民众满足现实生活,不想过多购置消费品
            • 7.
              20世纪20年代美国流行“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这一现象
              A.有利于经济的稳步发展B.在工农业等领域广泛存在
              C.使股票市场的资金减少D.有力延缓了大危机的爆发
            • 8.
              15世纪到16世纪,欧洲人的消费观念中理性节俭是美德;20世纪中期,欧洲经济学家则提出“奢侈是美德,节俭是罪恶”。造成这一转变的背景是
              A.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行B.经济“大萧条”时期的来临
              C.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出现D.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 9.
              “胡佛用不赞成的眼光看待任何大规模的政府干预,深信那个带来了萧条的商业周期也将会带来繁荣,并且深信一旦恢复了经营的信心,复苏就会开始。他的政府确实采取了行动……但是胡佛不肯继续朝前走。”下列符合胡佛政府“行动”的史实有
              ①签署紧急救济法 ②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 ③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④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 10.
              20世纪30年代,十万美国人申请向苏联移民,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 美国经济出现了大萧条    ② 美国人口多导致生存艰难
              ③ 苏联迅速走向工业化      ④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