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块内陆的土地价格从8000美元上升到20000美元,面向大海的土地则从15000美元升至25000美元,而海滩边的土地更是从20000美元跳到75000美元。”(转引自《经济衰退的历史答案》)这段材料实际上揭示了
              A.美国房地产业存在较多的发展泡沫B.美国房地产业正处于发展的高峰
              C.房地产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D.房地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 2.
              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更增加至8.67亿美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工农武装割据形成D.世界经济形势恶化
            • 3.
              阿诺德·汤因比曾这样说过:“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他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冷战”局面开始形成B.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殖民体系开始瓦解D.经济危机破坏严重
            • 4.
              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社会主义苏联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抢占世界市场
              D.经济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进行激烈的经济贸易战
            • 5.
              1933—1934年在任的美国国务卿考德尔·霍尔就当时的国际贸易状况谈到:“如果我们能创造更自由的贸易流通……进而消除种种酝酿战争的的经济不平等,于是,我们就可以用足够的理由去期待一个更长久的和平。”由此可见当时考德尔·霍尔
              A.致力于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B.期待在当时实现国际贸易制度化
              C.认为国际贸易体系混乱不堪
              D.力主调整国际贸易规则以规避战争风险
            • 6.
              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
              A.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B.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
              C.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D.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 7.
              下表是某同学发现的一张某年的历史大事记,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根据其记载的事件对这张大事记的年份进行了推断。其中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1月14日,《中国女报》在上海创刊。秋瑾、陈伯平任编辑。
              6月15日,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召开,通过了《禁止从气球上投掷投射物和爆炸物宣言》等14个国际公约。
              7月30日,日本与俄国签订《日俄密约》,把中国东三省分为南北两部分,分属日俄的势力范围。
              10月中旬,美国爆发银行危机,危机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德、英、法竭力向自己的殖民地转嫁危机。
              A.甲:《中国女报》创刊说明辛亥革命后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时间在1911年以后
              B.乙:海牙和平会议上通过的这个宣言表明飞机尚未发明,时间在1903年之前
              C.丙:《日俄密约》内容体现了典型的帝国主义特征,时间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D.丁:美国爆发银行危机波及多国及各国向殖民地转嫁危机,时间在1929~1933年
            • 8.
              以下主张适合解决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是
              ①只有管得少的政府,才是管得好的政府。政府是守夜人。
              ②要使消费倾向与投资引诱二者互相适应,则政府机能必须扩大。
              ③一个慈善为怀而偶尔犯错误的政府比一个铁石心肠一贯漠不关心的政府要好的多。
              ④经济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来自我治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 9. 下表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表,它说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

              A.快速增长  
              B.生产停滞,通货膨胀
              C.低速增长  
              D.高度繁荣
            • 10. 新政拥护者、罗斯福智囊团成员雷克斯福德?特格韦尔后来评价道(尽管当时没有人会这么讲):“实际上整个新政就是胡佛所开启之政策的外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胡佛也采取了一些干预措施   
              B.胡佛也主张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罗斯福延续了胡佛的主要政策   
              D.当时人们完全误解了胡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