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面对严重危机,美国总统胡佛认为:“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实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固守传统的经济政策不放,他固守的经济政策是(  )
              A.“自由放任”政策
              B.市场经济
              C.重农抑商政策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发展
            • 2. 罗斯福新政开创的经济发展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
              A.自由开放
              B.计划经济
              C.高度集中
              D.国家干预经济
            • 3. 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科学合理的宏观管理和战略规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工业化道路是用忽视农业、压缩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这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刘靖北《关于苏联败亡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工业化的特点。这留给后人什么教训?

              材料二  1946~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 《外国经济史》

              (2)戴高乐总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材料二能否体现这一观点,试依据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材料三  2013 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 据新华社

              (3)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有哪些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请你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合理化建议。(需言之成理,两点即可)

            • 4.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曾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国家,率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后,随着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英 国人在君主立宪的政体之下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英国所创建的这种新型政治制度,终究营造出一种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使英国能够有充足的精力投身于经济发展和海外扩张,为走向强盛创造了条件。英国始终走在了时代潮流的前列,成为新时代的领头羊。而英国之所以能够引领时代潮流,就在于英国在不断地进行“制度性的创新”。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霸权崛起的几个要素》

              材料二  200多年前,北关是英国的殖民地,200多年后,英国却成了美国的小兄弟。美国的崛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很难否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因素,美国又是一个“没有中世纪挡路”的国家,其发展无需承担过重的历史负担;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从世界上吸纳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优秀劳动力资源;欧洲列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衰弱赐予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成为“新时代领头羊”的表现,并说明其与制度创新的关系。(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台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与美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分析其易位的原因。(8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1957-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7
              19505
              164.0
              419. 6
              1189.3
              1958
              20000
              196.9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来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三、我们首先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政策,调动了全国80%以上的人口的积极性。我们是在1978年年底制定这个方针的,几年工夫就见效了。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基本状况。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中“农村实行搞活经济”的方针政策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方针政策产生的影响。(4分)
            • 6. 国家干预与经济增长或衰退的关系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国家政策
              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当时运用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有效动员和集中国家有限的资源,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保证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这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陈先《九十纪行》
              材料二、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0%。——人教版必修二
              材料三、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管理市场自古有之,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及对贸易的参与方面。其中,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城镇市集,划分销售地区;规定贸易时间,限制夜市交易,推行抑商政策,加强商人管理;严查商品质量,不许伪劣入市;调控市场物价、严格物价管理;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经济;统一衡器币制,方便货物交易;制发契券票帖,规范贸易行为;缉盗贼防火灾,保证财货完全;制订交通规则,维持市场秩序。政府对贸易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官营贸易及官吏经商两方面。通过历史上政府干预经济问题的考察分析可得出结论,政府要“适度”干预经济。——丁长清《中国历史上政府干预市场问题的考察》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有何变化?(2分)如果仅依据材料一评价建国后30年的经济体制,会有何缺陷?(1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材料三的结论。(10分)(要求:表述成文,逻辑严密,史论结合;280字左右)
            • 7.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1933.3-1945.4)下列关于罗斯福事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与英、苏领导人发表《波茨坦公告》
              B.领导美国应对1929年经济大危机
              C.通报珍珠港事件情况并对日宣战
              D.新政初期下令所有银行停业整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