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是我国1950年至1985年城镇人口变化折线图。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A.A至B时期,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B.B至C时期,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C至E时期,民主政治,发展完善
              D.E至F时期,经济改革,初具成效
            • 2. 新华社社论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六十年发展历程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走过了“文革”时期的黯淡蹉跎;经历着改革开放以来的日新月异。六十年的发展,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戏,更是一段恢宏壮阔的民主之旅。“民主之旅”的最主要目标是
              A.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努力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全面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D.长期坚持改革开放决策
            • 3.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请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4.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

              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收。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 5.

              1953年“人人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通过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产生。1979年“人大选举法”进行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这一变化

              A.有利于公民自主行使民主权利
              B.表明我国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
              D.说明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进程
            • 6.

              1953年“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通过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产生。1979年“人大选举法”进行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这说明我国

              A.民主制度日渐完善
              B.司法程序日臻规范
              C.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D.“依法治国”理念得以确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