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为某时期我国公开发行的宣传画,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
              A.中苏关系破裂B.美国敌视中国
              C.文化大革命已经发动D.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促成三次建交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 3. 我国在中美关系上一贯主张:“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一些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中国解决中美间分歧的态度是真诚的、积极的,但也是讲原则的。任何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和尊严的做法,我们都是不能接受的。”这段话主要强调
              [     ]

              A.中国不谋求霸权,也不和任何国家结盟
              B.中美两国间没有利害冲突
              C.我国主张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我国主张坚持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中美关系
            • 4.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应包括
              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②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③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④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5. 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尼克松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尼克松前后态度的变化说明
              ①二战后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和孤立政策是正确的
              ②美国要主动采取行动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
              ③美国始终以自身利益得失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出发点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 6. “月黑雁飞高,林彪夜遁逃。无需轻骑逐,大火自焚烧”是时任新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对“九一三”事件的讽刺。与“文革”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混乱状况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外交成就捷报频传。下列词语符合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是
               [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
              B.“扫庐请客”、“安贫乐交”
              C.“左右开弓”、“和而不同”
              D.“化敌为友”、“跨洋握手”
            • 7. 在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召开的首次人类环境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坚决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使用化学武器杀伤印度支那人民,破坏人类环境。”对于中国的强烈谴责,美国没有迅速反应。此后,美国国务院要求其代表团对之进行淡化处理。美国这样做是因为
               [     ]

              A.迫于舆论压力,美国对在越南造成的灾难感到内疚
              B.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美国需要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C.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D.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希望会议能顺利进行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政权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它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1958年杜勒斯在加尼福尼亚商会的演说

              材料二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是怎样的政策?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新时期中国外交建树的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1971年,第31届世界兵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这样的举动
              [     ]

              A.是卖国的,美国是中国的头号敌人
              B.是可笑的,置民族尊严大义于不顾
              C.是得体的,民间交流有利两国关系改善
              D.是正常的,中美关系已经亲密无间
            • 10.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 这个谈话透露出尼克松总统在对华政策上将发生怎样深远而重大的变化? 
              [     ]

              A.不再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彻底放弃对台湾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结束中美对抗,改善中美关系
              D.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