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从日内瓦会议到万隆会议,新中国外交日益显示出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  )
              A.坚持独立自主,冲击两极格局
              B.支持民族独立,坚决反殖反霸
              C.倡导和平共处,谋求周边稳定
              D.壮大社会主义,遏制资本主义
            • 2. 1949年6月,毛泽东说,如果任何外国政府同蒋介石脱离关系并停止对他的援助,新的共产党政权便准备同它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
              A.逐步打破美国孤立和封锁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对西方国家仍持开放态度
              D.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 3. 如图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
              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D.中苏关系的演变
            • 4.

              《印度时报》描写中国60年的反差时用了如下两个词:贱民和全球强国。文章说:中国曾被视为冷战期间被夹在美苏之间,直到1971年才加入联合国,摆脱孤立。“现在,它是一个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强国,它购买美国国债,在拉美和非洲抢购自然资源,在重大外交问题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冷战期间被夹在美苏之间”→新中国始终得不到美苏的承认
              B.“1971年才加入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其实现
              C.“现在,它是一个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全球强国”→中国已跻身“超级大国”行列
              D.“在重大外交问题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和谐、合作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财富
            • 5.

              周恩来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针对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

              A.在中苏结盟时,应该放弃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抵制,因为中国要与苏联团结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C.为了抵抗美国对中国的侵略与威胁,中国不论什么时候都要与苏联结盟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 6.

              “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他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某些原则。”这个由周总理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指

              A.一边倒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的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 7.

              一位军事院校的教员在讲述“隧道”一词时,因举了一个“纽约地铁”的例子,而受到上级严厉的批评,被指责为“崇美”,他被告知,应举“莫斯科地铁”的例子。该事件可能发生于中国的

              A.1953年——1857年
              B.1895年——1898年
              C.1924年——1927年
              D.1966年——1976年
            • 8.

              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

              A.中苏建交 尼克松访华 两极格局的崩溃
              B.一边倒 “求同存异” 《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 重返联合国 多哈会议
            • 9.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

              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D.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 10.

              据中国外交部解密档案记载,在连续两年出现粮食减产、国内粮食短缺的情况下,1960年中国政府仍援助非洲几内亚1万吨大米。这种对外援助

              A.着眼于国家建设的经济利益
              B.以道义和政治为主要考虑因素
              C.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的国家关系
              D.符合国力与经济发展规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