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就亚非关系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
              D.重返联合国
            • 2. “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判断对错)
            • 3. 1955年中国派出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会议期间,中国提出一项重要原则,得到绝大多数与会国代表的拥护和支持。该原则是 
              [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不结盟运动
            • 4. 1955年,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万隆会议(如图),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求同”是指

              [     ]

              A、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B、根除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与平等
              C、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D、推动第三世界的形成
            • 5. 1955年举行的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陈毅同志曾赋诗曰:“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对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受到亚非国家的普遍关注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亚非拉国家的广泛支持和响应
              C.美苏“冷战”对峙,加大了对亚非等中间地带的争夺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 6.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 7. 图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下列两幅图片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     ]

              A.求同存异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睦邻友好
              D.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 8. 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周恩来参加某次会议时说:“在这个辩论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这次会议是(  )
              A.1945年重庆谈判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联合国大会
            • 9.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针对
              [     ]

              A.亚非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B.亚非各国宗教信仰的不同
              C.亚非国家存在严重边界冲突
              D.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 10.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复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 参加万隆会议 ④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