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表为建国后我国前五个五年计划的增长率与波动系数的发展情况。据此可推知该时期我国   (   )

              时期

              一五(1953~1957)

              二五(1958~1962)

              三五(1966~1970)

              四五(1971~1975)

              五五(1976~1980)

              增长率(%)

              9.3

              18.1

              11.7

              2.8

              4.9

              波动系数(%)

              59.1

              -2914.3

              157.5

              46.4

              74.3

              A.国民经济相对平稳发展
              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C.政治运动推动经济增长
              D.经济增长大起大落
            • 2. 在20世纪50年代编制的国民经济草案中出现了“三本账现象”。“中央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这一本公布;第二本是期成的计划,这一本不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第二本在地方是期成的。评比以中央的第二本账为标准。”这一现象(  )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国民经济的构成
              C.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D.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失衡
            • 3. 如图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设探时期幅宣传画.画反映(  )
              A.农村粮食大丰收
              B.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左”倾思想严重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4.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 605起,1842年达到31 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

              ——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

              (3)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

            • 5. 电视剧《金婚》中有这样的情景:人们办事、见面、开会、住宿,甚至集体吃饭都要先背毛主席语录。这一情景应该发生在
              A.“大跃进”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 6. 下列对20世纪70年代初北京一位普通女市民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假日逛商场,看时装表演
              B.通过“安居工程”住上了宽敞舒适的住房
              C.穿着草绿色的军装,起着自行车去上班
              D.周末在家用移动电话和人聊天
            • 7. 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但在1973年和1975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2%和11.9%。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B.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D.周恩来、邓小平调整经济政策
            • 8. 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考生可能选择的素材有

                  ①“革命委员会”的广泛建立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③人民公社化 运动的开展                 ④“一五”计划的实行

                 

              A.①②③
              B.②
              C.①③
              D.①②④
            • 9.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 10. 票证是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外在表现之一。我国票证使用最集中的时期是20世纪

                   

              A.40—50年代
              B.50——80年代
              C.80—90年代
              D.90年代以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