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新局面。这种状况的出现表明当时(  )
              A.国家着手调整原有工业布局
              B.“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
              C.国家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
              D.“左”倾错误进一步蔓延
            • 2. 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自诩为“世界矛盾的焦点,世界革命风暴的中心”,中国向何处去是“关系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命运的问题”,是“关系世界革命命运的一件头等大事”,等等。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世界影响力逐渐增强
              B.中国外交领域的“左”倾思维
              C.中国秉持“中国革命中心论”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心在中国
            • 3. 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4.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指出:“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促使中国实现“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C.放弃了对民族革命的领导权
              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 5. 1978年2月,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批准了国家计委提出的《关于经济计划的汇报要点》,提出到2000年以前,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许多省的工业水平将赶上和超过欧洲的某些工业发达国家。这表明(  )
              A.党的工作重心实现了向经济建设的转移
              B.思想解放大大调动了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C.经济建设中左的思想观念没有得到克服
              D.党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正确合理认识
            • 6.

              流行词语往往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与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

              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
              B.放卫星、赶英超美——“文革”时期
              C.上山下乡、样板戏——大跃进时期
              D.经济特区、互联网——改革开放时期
            • 7.

              下表是1953~1980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对该增长率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

              1953~1957年        1963~1965年 1966~1970年 1971~1975年 1976~1980年 1958~1962年 1963

              1958~1962年

               

              1963~1965年

               

              1966~

              1970年

              1971~1975年

               

              1976~1980年

               

              年均增长率

               

              4.5%

               

              4.3%

               

              6.1%

               

              3.9%

               

              4.0%

               

              5.1%

               


              A.两次下降都受国家政策影响最大
              B.最低值出现缘于计划经济的弊端
              C.最高值出现得益于分配制度改革
              D.增长率高低与农业总产值成正比
            • 8.

              “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但在1973年和1975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2%和11.9%。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大
              B.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周恩来、邓小平调整经济政策
              D.“文化大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
            • 9.

              1975年是新中国执行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计划的101.7%,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四五”计划规定的104.5%,工业总产值完成100.6%。1975年经济建设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A.苏联政府的经济支援
              B.“文革”未波及经济领域
              C.人民群众的积极进取
              D.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调整
            • 10.

              下表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据表明( )

              年    份

              1966—1967

              1967—1968

              1972—1973

              1974—1975

              比上年增长

              —9.6%

              —4.2%

              9.2%

              11.9%


              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②当“文革”走上正轨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

              ③“文革”时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经济有所回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