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B.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科学发展
              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 2.

              以下是中国部分年份经济发展指标简表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上网用户

              (万)

              恩格尔系数

              (%)

              1978年

              3624

              57.5

              2001年

              95933

              6800

              41.9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此简表反映出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有:①改革开放促进经济迅速发展;②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方位的巨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3. 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八大”(2012年)八个报告中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    )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最受欢迎的政治词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 4.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彻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 605起,1842年达到31 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

              ——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

              (3)对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原因,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由此可得到什么启示?

            • 5.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 6. 生活即历史。1992年夏天,深圳一座露天咖啡厅中,四个年轻小伙子在聊天。从他们四人聊天的内容中,请你判断,最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小张说:“今年春节后不久,我在深圳有幸看到了小平同志.”
              B.小李说:“我把小平同志到深圳这件事,通过互联网专线发给了在美国的同学.”
              C.小马说:“今年要召开党的十四大了,估计改革开放的步伐又要加快了.”
              D.小赵说:“听说上海浦东发展很快,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到浦东去创业?”
            • 7. 融入世界经济潮流是国家发展与进步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给英王的敕谕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什么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2)“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那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
              (3)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家经济合作与竞争。
              --江泽民在香港“《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相关国际背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