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革”前后,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人口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人口也严加限制。“文革”结束后几年,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农转非(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政策。比如,允许城市职工在农村的年迈父母、病残或家庭有困难的下乡青年等“农转非”。
              1984年,越来越多的农民转向集镇务工、经商,他们迫切要求解决集镇落户问题。1984年10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准予在集镇落户。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的逐步退出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国家城市化建设,1 997年全国各类流动人口达1.1亿。1 998年7月,国务院对户口管理作了“四项改革”:对要求随父母在城市落户的未成年人、已在投靠的配偶所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公民、需到城市投靠子女的公民、在城市投资及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直系亲属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均可准予在城市落户。
              --摘编自李平《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文革”前后我国户籍管理政策的变化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种变化的体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新时期我国户籍管理制度调整的积极意义。
            • 2. 德国两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这里“基本变化”不包括
              [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