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新中国50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认为,考察建国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49-1957年,起步发展阶段;1958-1965年,不稳定发展时期;1966-1978年,停止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稳定快速发展时期。与“起步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有:(  )
              ①“一五”计划的实施;②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③大炼钢铁运动;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 新中国初期(1949-1956 年),百废待兴,国家贫困、技术落后,全国仅有两个化肥厂,几乎没有任何农业机械设备,缺乏驱动水泵的电力或小型发动机,这些现状意味着只有期望农业和农民来实现工业现代化了。这说明(  )
              A.“一五”计划后农业生产力提高不明显
              B.“以钢为纲”不合时宜
              C.农业支持工业有其必然性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 3. 1953年1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会议指出:“教育是文教工作中的重点,而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教育。必须研究解决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大力整顿中等技术学校,并吸收大量工人进入学校。”这一会议(  )
              A.确立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
              B.顺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要求
              C.决定重点促进中学教学的发展
              D.提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 4.

              建国初期,在我国多种经济成分中,国有经济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创办国有企业的目的在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在经济不景气的条件下,安排职工就业,稳定社会。这表明

              A.国有经济是私有经济的重要补充
              B.国有企业占国民经济总量的大部分
              C.国有企业具有调控经济的重要作用
              D.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可以激发经济活力
            • 5.

              1956年,《国务院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提出:“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实行公私合营的企业和由私营直接转为国营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由中央主管部门…提出调整和改革方案,报告国务院批准实行。”材料主要说明

              A.私营、国营企业工资差异明显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C.工资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组成部分
              D.工资制度自主性和多元性
            • 6.

              田纪云在《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这段话反映了( )

              A.农民不支持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C.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要求过急、工作过粗的现象
              D.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满
            • 7.

              某同学在网上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一副图片,其下部文字是“农业合作化是让大家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据你所知,这幅图片应产生于

              A.1949——1952年间
              B.1953——1957年间
              C.1957——1966年间
              D.1978年以来
            • 8.

              “一五”计划是在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的情况下开始的,它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到1957年底,156个项目中有135个已施工建设,有68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材料旨在说明“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A.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B.完全依赖于苏联经济技术援助
              C.得益于苏联的援助和国内环境
              D.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 9.

              在1953年统购统销之初,国家规定: “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粮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并可在农村间进行少量的互通有无的交易。”材料反映了当时

              A.农民拥有对余粮的部分处置权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
              C.统购统销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D.国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 10.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市场资源优化配置需要
              C.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D.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