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    
              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
              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    
              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
            • 2. 秋瑾(1875年-1907年)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据此材料推断,不准确的是
              A.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已经明显转变             
              B.经济结构的变动影响女权思想兴起
              C.经济独立应是女子自由幸福的基础             
              D.西方思想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 3. 日本人由于学习西方的需要用汉字翻译了不胜枚举的西方词汇,那么同样受着西方列强压迫、同样渴望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技术的中国难道没有尝试过翻译过吗?为何中国人需要假用日本人所造的词汇呢?我们可以比较严译与日译,“capital”日译“资本”,严译“母财”;“evolution”日译“进化”,严译“天演”;“philosophy”日译“哲学”,严译“理学”;“metaphysics”日译“形而上学”,严译“玄学”;“society”日译“社会”,而严译“群学”。该材料说明近代中国大量使用日译西方词汇的重要原因是(  )
              A.日译西方词汇更接近西方词汇的原意
              B.近代日本翻译了更多的西方词汇
              C.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比中国先进
              D.日译西方词汇更通俗易懂
            • 4.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 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
              C.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 5. 2010年世博会将在中图上海举办,上海这个深受近代西方文明影响的城市将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如果上海世博会举办以“民国初年的上海”为主题的展览,以下情景不可能列入展览内容的是
              [     ]

              A、看电视剧
              B、到徐园观看电影
              C、穿中山装
              D、品尝西餐
            • 6.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0年的中国上海,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

              A.商人吴某乘坐有轨电车去谈生意
              B.街上不少路人穿着中山装
              C.《申报》上刊登武昌起义的消息
              D.同盟会成员陈某用无线电话与总部联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