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两弹一星”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材料一 皇帝的旨意一般先交由中书舍人(中书省官员)起草,起草完毕,由中书令、中书侍郎和中书舍人署名后,交由门下省审查,署名,再呈送皇帝书面批准,已批准的诏令又送往门下省,正本存档,另抄一份副本注明“制可”,加盖骑缝印,再送交尚书省施行。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制度?依据材料及所学概述其影响。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基本上包括了三个方面……工具上的革命……动力上的革命……生产组织方式上的革命,这三大革命按时间来说隶属于同一时代,并且在商业贸易的带动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英国工业革命最终爆发。
              ----郭咸纲著《西方管理思想史》
              (2)依据所学指出材料二中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三个“革命”性发明。
              材料三 如图

              (3)依据所学概述材料三中两位人物对近代欧洲社会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材料四 如图

              (4)材料四所反映的史实是新中国在哪一领域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总结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3.

              进人21世纪,中国文学艺术得到空前的发展。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标志着中国文学的世界性意义与人类性贡献,以一种最为人所瞩目的方式,获得了世界的承认。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技术性因素是

              A.改革开放的进行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行和思想解放
              C.影视艺术、互联网技术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刻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获得世界关注
            • 4. 2014年9月18日,中国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中国核学会在北京举行纪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座谈会。会上回顾了世界上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时间。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爆炸,苏联用了4年,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这主要表明(  )
              A.原子能的研究遍及世界各国
              B.第三次科技革命威胁着世界安全
              C.新中国的核技术正赶超世界
              D.新中国已开始成为世界科技大国
            • 5.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发展高科技是新中国建立后巩固国防的需要
              B.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成为科技强国
            • 6.

              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 7.

              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 8. 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人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
              B.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垄断空间技术的垄断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1  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
              国家 代表性展品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中国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蓝器等
              表2  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
              国家 代表性展品
              中国 载人航天技术、助残机器人、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比较表1、2,提取有关中美科技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10. 1988年9月邓小平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中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B.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D.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