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代中国掀起了办报热潮,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报刊,如王韬的《循环日报》、梁启超的《时务报》、严复的《国闻报》、孙中山的《中国日报》。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为传播进步思想,开启民智
              B.都采用白话文写作
              C.都为满足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D.都为宣传革命思想
            • 2. 在中国近代史上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

                

              A.《新青年》
              B.《万国公报》     

                

              C.《申报》
              D.《生活周刊》
            • 3. 孙中山的秘书戴季陶说“报纸为舆论之机关,言论为天赋之自由,千百志士,洒如许热血,所欲得者,此其一也。”上述材料说明(  )
              A.戴季陶肯定了报纸的新闻功能
              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
            • 4. 通俗性报刊受到普通民众欢迎的原因有(  )

              ①通俗性报刊语言通俗易懂 ②通俗性报刊取材世俗,运笔浅显

              ③通俗性报刊是为当时中国政治斗争服务的 ④通俗性报刊有专门分工,满足了读者的兴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5. 17、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报刊的创办
              A.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B.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C.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D.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
            • 6. 随着西方文化科技对中国影响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现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报纸      ②电视     ③电影     ④因特网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 7.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报刊以宣传革命思想为主要内容和目标,传扬“民权”、“民族”、“民生”思想。

              A.A
              B.B
            • 8.

              1875年10月11日《申报》刊载:“夫新报之开馆,大抵以行业营生为计。故其谋疏义以仅谋利者或有之;其谋利而兼仗义者亦有之。……本馆即不敢自夸唯照义所开,亦愿自申其不全忘义之怀也。”这表明《申报》开办的宗旨是( )

              A.谋求义利兼顾
              B.追求商业利益
              C.开辟谋利途径
              D.关注时局政治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立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奏章文报(重大情报)。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版印刷。“小报”流行于南宋,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奏章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它的出版,受到当时政府的查禁。16世纪中叶以后,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清朝入关后,北京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摘编自梁甲庐《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二近代报纸是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19世纪,外国人在中国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中外文报刊,占当时中国报刊总数的一半以上。19世纪50年代起,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办报,1895年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办报,鼓吹变法,《时务报》最多时日销达一万七千份,成为当时国内最受欢迎的一份报纸。同时,一大批学习最新科学技术知识的专门性刊物陆续问世,如《农学报》、《新学报》、《格致新报》、《普通学报》、《中外算报》、《地学杂志》等。除《地学杂志》在北京出版外,其余都在上海出版。文学期刊也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等著名长篇小说,都是在这些刊物上首先和读者见面的。1927年后,沪宁一带成为全国报刊的中心,上海一地报纸超过五十家,全国日发行量五万份以上的报纸全部集中在上海。

              ——摘编自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报纸发展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近代报业出现的新变化。 

            • 10.

              1903年的《国民日日报》发刊词写道:“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任何限制
              B.报纸宣传成为革命的根本动力
              C.描述了报纸的舆论导向功能
              D.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