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申报》的办报过程,是中国报业近代化的典型。

              材料 《申报》由英国人美查于1872年创办,其办报目的只为盈利,因而十分重视办报质量。美查认为中国编辑最了解中国读者,因此将编辑大权交给蒋芷湘、钱昕伯等中国文人,使《申报》成为第一家由中国人主笔的外报。《申报》创办初期,新闻业务不断发展,不仅是整个中国办得最为成功、最具特色的商业性报纸,还确立了中国商业性报纸的基本模式,成为居主导地位的新闻传播媒介。

              1912年秋,三十二岁的史量才得到张謇等实业家的支持,买下了当时已有四十年历史的《申报》,提出“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企业化方针,抵制袁世凯等政治人物或政治集团对报纸的影响。到1922年创刊50周年时,已发展成为平均日销5万份的、全国最大的报纸之一。主要措施有:一、开展广告业务,设广告推广科;二、强化报纸发行;三、注重基础建设,更新技术设备。……为避免在战争迭起的动荡政局中受到牵连而危及营业利润,《申报》实行不偏不倚、轻言论重新闻的编辑方针。《申报》总主笔陈景韩把新闻采访写作要求归纳为3条,一曰确,二曰速,三曰博。此新闻“三字经”成为当时《申报》记者的守则,一时为报界记者所效仿。“九一八”事变后,《申报》一改保守的政治立场,积极宣传抗日,揭露日寇侵略暴行,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以“战时附逆”为由,对《申报》实行党化政策,由此,《申报》及其附属事业被国民党接管,改变了纯民营性质。

                                   ——摘编自沈惠敏《史量才与〈申报〉的发展》与百度文库

              (1)根据材料,概述《申报》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申报》曲折发展的原因。

              (3)请就媒体的社会责任谈谈你的看法。

            • 2.

              被誉为“中国近代历时最为长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

              A.《时务报》
              B.《申报》
              C.《民报》
              D.《新青年》
            • 3.

              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面纱
              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
            • 4.

              当时的中国老百姓知道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主要通过

              A.电视
              B.报纸
              C.电影
              D.互联网
            • 5.

              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 6. 晚清的留日学生刊物多以《四川》、《江苏》、《河南》、《江西》、《新湖南》、《浙江潮》等命名,欧榘甲在长篇文章《新广东》中提出“以广东之人,办广东之事,筑成广东自主之势,以健全全国自立之起点”。这反映了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  )
              A.反清革命的意识
              B.国家救亡的心态
              C.联省自治的主张
              D.立宪改良的愿望
            • 7.

              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
              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8. 辛亥革命后,由知识分子和商业贤达掌控下的中国报刊大量介绍各国变政史、革命史以启发民智,呼吁改革;用英雄人物事迹鼓舞民众,以报刊策动舆论。影响社会。实现近代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抱负。这说明当时的报刊(  )
              A.体现出经世致用思想
              B.以宣传革命思想和共和理念为宗旨
              C.致力于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D.把批评和监督政府作为职贵所在
            • 9.

              《申报》创办于1872年,由英商美查创办。开办之初,即反复申明其与《京报》的区别:“新报是合朝野之新闻而详载之,京报仅有朝廷之事,而闾里之事不与。”此后朝廷要员也曾在奏折中引用过《申报》文章。这说明《申报》

              A.是服务于外商意愿的经济类报纸
              B.具有广开言路、沟通朝野的作用
              C.是民办报纸,缺乏舆论监督作用
              D.符合民众需求并且宣传民主思想
            • 10. 2013年受媒体关注较高的热词是:“网络反腐”、“房妹”、“官二代火箭升迁”、“最牛中国城管”、“职务犯罪”等,这突出反映的是(  )
              A.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B.政府对个人和集团势力实行的制约
              C.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带来的负面影响
              D.报刊、网络和电视新闻媒介监督作用的大大增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