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史记•商君列传》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咏商鞅诗》

              材料三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史记•商君列传》

              (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所涉及到的措施。


              (2)据材料二、三,概括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材料五 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3)据材料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材料六 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摈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马端临《文献通考》

              (4)材料六中作者认为“魏之衰弱”的原因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