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
              材料一:1872年,明治政府正式颁布《学制》,规定6岁以上的适龄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教育,推行“四民平等”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在这一体制下,日本共设8所大学、256所中学、53760所小学。此后,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到1900年,日本儿童入学率达到81%,1907年更高达97%,几乎所有的儿童全部入学。
              材料二: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洋务派共兴办洋务学堂34所,其中外语学堂7所、军事学堂15所、科技学堂12所。
              维新运动期间,从1895年到1898年,设立的新学堂达101所,但多为民办,规模不大。
              1904年,清政府颁行新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实行近代教育制度,比日本晚了30多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日两国在近代教育上的差异?(9分)
              (2)分析教育改革的差异对两国近代化的不同影响?(6分)
            • 2.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北魏初期的官制,是鲜卑官制和汉制相互混杂的。官吏的名称多仿照自然物之名而起,如奔走的使者,叫做凫(伯)鸭,取其快速之意;把纠察官叫做白鹭,取其延颈远望之意。北魏初期在每州设置三刺史,每郡设三太守,每县设三令长,分别由一个鲜卑贵族、两个汉族官员充任。这是因为鲜卑贵族缺乏统治汉地的经验,不得不起用汉族官员。但是北魏政府又对 汉族官员不够信任,于是派一个鲜卑贵族来监视。同时设置两个汉族官员,目的是相互牵制。孝文帝改制以后,一职三官制废除,一律改为中原传统的一职一官制。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北魏初期官制的特点。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针对这一特点孝文帝是如何改革的?
            • 3.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
              ——《资治通鉴》
              材料四 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四,见税什伍。……”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简述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弊端。
              (3)虽然商鞅变法存在弊端并且曾遭到强烈的反对但还是成功了,试结合材料和有关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 4.

              (1)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A、政治上:


              B、经济上:


              C、组织上:


              (2)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