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
              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有三个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的地位。欧洲地图被大幅度修改,如波兰复国、南斯拉夫形成。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巴黎和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三个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的历史作用,并指出凡尔赛体系不能长久的主要原因。
            • 2. 政治演说往往是正义与邪恶交错,真理与谎言相融,成为鼓动、演说者渲染和辅佐政治的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
              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地调整……殖民地人民与当地代管政府有政治上的自治权。
              为了大小国家都能互相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威尔逊1918年1月8日在美国国会的演说
              材料二
              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恶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暴政作战。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不惧一切恐怖,不论……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丘吉尔1940年5月13日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演说的内容在《凡尔赛和约》中的实践情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演说的背景,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的成效。
            • 3.

              《凡尔赛和约》使德国失去了全部海外殖民地,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65%的铁矿和45%的煤矿,严格限制德国的军备,还要付出巨额赔款。这使德国人民置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三省,接着在1932年1月28日,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但英美对此采取姑息和纵容的政策,日美达成秘密谅解,美国不与闻“满洲事变”。大大鼓励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扩大到华北。

              1936年7月17日,佛朗哥发动叛乱,反对由西班牙联合人民阵线组成的西班牙共和国。德意法西斯进行公开的武装干涉,从海、陆、空派兵直接参战。英法却导演了一幕“不干涉”丑剧,妄图让德意武装干涉“成为德国领导的反布尔什维克十字军进军的第一个战役”,正是在1936年10月25日,德意法西斯结成了联盟,形成“柏林—罗马轴心”。同年11月25日,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三个法西斯联手。

              ——摘编自沈永兴《二战起因及东京审判的新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法西斯势力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我们的启示。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年德国在凡尔赛宫举行德国统一仪式的时间是1871 年1月18日。法国人把巴黎和会的会址不仅选在了当年德国人耀武扬威的地方,还选择了德国人最值得庆祝的日子,但是所讨论的事情却是如何惩罚德国。法国人,再一次以一种隐晦的方式来雪耻对德国人进行打击。
              材料二  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 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K.M.潘尼卡(印度外交官、历史学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会议1月18日在凡尔赛宫举行对法国人来说是在雪耻。
              (2)结合时代背景,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 5. 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战后不愿在威尔逊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中领头,这往往被归因于美国的主张在巴黎和会上被欧洲丢弃后产生的蒙受政治欺骗的感受。但是,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所谓“孤立主义”在对外交谈判的疑虑之外有其更深刻的根源。
              --[挪]文安立《全球冷战》
              材料二
              美国的冷战世界观主要源于其对大萧条做出的反应,其冷战战略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日本在1941年的进攻佐证了美国人的这样一种观念,即干涉主义和全球改革对美国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美国想重新获得安全感,则“恶魔”就必须被消灭干净。
              --[挪]文安立《全球冷战》
              (1)材料一中威尔逊提议建立的国际组织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实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现实和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眼中的“恶魔”指的是哪些政治势力?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在二战前后对外政策的变化。
            • 6. 21世纪以来,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美国与东亚关系的理解。
                  材料一  这时,美国对自己的经济发展能力已有充分的估计和信心,希望通过竞争的方法在世界市场上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孤立主义政策招致舆论的责骂和大公司的反对。已离任的驻华公使田贝在当时说:“在我们面前有着灿烂的前景,这将使太平洋比起大西洋来对我们更显得重要。”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德、俄等六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摘编自项立岭《中美关系史全编》
                  材料二  美国“区域遏制”的集大成之作是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它实现了以国际条约体系从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遏制日本在远东太平洋扩张的战略目标,重新确立了远东的“门户开放”。
              --据金卫星《“门户开放”:20 世纪上半叶美国扩张战略的历史轨迹》改编
                  材料三  东亚的经济增长率名列世界前茅。克林顿总统上台后,积极推行“国家出口战略”。90年代以来,美国与以东亚为主的亚洲国家之间每年的双向贸易额超过3600亿美元,是15年前的4倍多,比美、欧之间的双向贸易额高出近40%。
              --刘克《美国的亚洲经济新战略--利用亚太经合组织,促使亚太市场开放》
              (1)写出美国开始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时间。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提出该政策的背景。
              (2)任选材料二中的一方面,简述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是如何遏制日本的。(只选方面,不简述不得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与以东亚为主的亚洲国家贸易的特点。结合材料三和时代背景,简析形成以上特点的原因。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凡尔赛达成的和平曾被威尔逊梦想为是整体的和平与持久的和平,其实不然,它是不完全的和平,是一种非常不完美的产物,因为这种和平并不着眼于未来。而且不是出于人道精神而是出于对纯粹物质利益的理性考虑而产生。--茨威格《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众对威尔逊如此狂热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的“和平”为什么是“不完全的和平”。
            • 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指出各图片分别代表的三个反法西斯斗争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抗战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原因










              材料二

                  

                         图a  签订《凡尔赛和约》                       图b  忠诚的信仰—希特勒

                     

                     图c   纽伦堡审判         图d  德总理在波兰纪念碑前下跪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图(a)与图(b)、图(c)与图(d)的关系。 




              材料三   胡锦涛主席在一次与美国布什总统会谈中曾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3)用二战中的史实说明胡锦涛主席的谈话。 




              (4)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角度说明,在二战中“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联合起来”的事例。 (各举三例)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图这幅漫画刊登在 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材料二“三头怪兽”漫画


              材料三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仆从者使用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请回答:(1)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漫画中五头怪兽和猎物分别指什么?这幅漫画表达了德国人怎样的情绪?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内在联系?


              (3)材料三对消除“三头怪兽”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起到了什么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