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这反映出美苏(  )
              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
              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
              C.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
              D.军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
            • 2. 有学者认为,从l945~1950年美国的对欧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光荣孤立”式的远距离操控、以政治经济援助为重点的有限卷入欧洲事务和以军事援助为重点的全面卷入欧洲事务。美国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遏制苏联的需要
              B.欧洲经济的复兴
              C.美国实力的下降
              D.美欧联合的实现
            • 3. 材料 1979-1989年的阿富汗战争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自阿富汗独立开始,苏联就试图置阿富汗于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不断对阿富汗予以经济、军事援助,苏阿关系获得了显著发展,特别是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成立后即成为苏联在阿富汗的代理人。1978-1979年间,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内部纷争不断,同时阿富汗国内反政府运动的发展使人民民主党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决定武力干涉阿富汗内部事务,铲除阿明政权。就在苏联和人民民主党关系日益紧张的时候,阿富汗伊斯兰抵抗运动迅速发展起来,他们反对政府推行的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并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建立了反政府武装基地。
              美国对苏联入侵阿富汗做出了激烈的反应。里根上台后对阿富汙圣战者的援助渐趋公开化,加强了对圣战者的政治支持和军事援助,同时对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谈判持消极、不配合的态度。在苏联的努力下,日内瓦协议终于在1988年4月得以签署。然而,日内瓦协议只解决了苏联撤军问題,战争并没有离开阿富汗。苏联撤军后,苏联和美国继续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援助,阿富汗随即陷入内战,使这场冲突留下了东西方对抗的痕迹。
              --摘编自李琼《阿富汗战争与国际政治博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富汗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 4.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绝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引起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强烈不满。这表明当时( )

              A.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需打开苏联市场
              B.苏联轻工业发达,须竭力保护本国市场
              C.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的意识形态对立
              D.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只不过是坦率地承认,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起来的少数人或者是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尼克松说:“……三、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担起保证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符合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以帮助。”
              --尼克松在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被分别称为“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根据材料分析归纳两者推行的外交政策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2)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演变,是否说明美国放弃了霸权政策?分析原因。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说美国这次参战是“被迫”的,但并不等于说它是毫无准备的,更不能说它没有自己的战略考虑,仅仅是为了帮助民主国家而已。……在英美首脑发表的《大西洋宪章》中,虽然罗斯福用“普遍安全体制”代替了丘吉尔提出的“有效的国际组织”,但仍然令人想起当年威尔逊提出的“国联”。
              --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柯克帕特里克和舒尔茨对于第三世界的麻烦制造者们使用武力的观点,正符合里根所持有的信念,即美国肩负着在地球上扩展民主的使命。对这种使命的信念可以追溯到17世纪,并且在20世纪已经有了一位为之奋斗的先驱伍德罗•威尔逊。因此,里根把握住了美国信仰中一支深刻的脉络。在1985年的“里根主义”演说中,他清楚阐释了自己的政策,他宣布:“我们的使命是培育和捍卫自由与民主。”对此,美国人必须支持那些“在每一个大陆上,从阿富汗到尼加拉瓜的人们来反抗苏联支持的侵略行为,使他们也拥有我们从生下来就享有的那些权利……对自由战士的支持就是自卫。”
              --(美)沃尔特•拉费伯尔《美国、俄国和冷战》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待战争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依据上述材料,概栝美国的国际战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在20世纪为此所做的努力。
            • 7. 图是1952年的一幅苏联漫画,漫画中较小的美国政治家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较大的美国军人正在欧洲地图上勾画并插上美国国旗。该漫画可以揭示出(  )
              A.苏联维护世界和平的诚意
              B.苏联关注美国争霸世界
              C.美国开始向苏联推行“冷战”
              D.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 8. 下图是古巴导弹危机时期赫鲁晓夫拥抱肯尼迪的漫画(我们必须拥抱对方以保证和平----赫鲁晓夫),下面的小人物是卡斯特罗。这一事件说明

              A.大国之间的博弈就此消失
              B.紧张的国际局势得以缓解
              C.美苏超级大国影响力削弱
              D.苏联争霸的优势明显体现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赫鲁晓夫)说:“和平共处是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总路线。”他同时强调:“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苏联和美国之间建立持久的友好关系,对巩固和平有重

              大意义。”                                            ——《中学历史教参》

              材料二:“尼克松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僵硬性和政治上实用主义的独特结合,而实用主义在他同大国打交道时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位总统在全球外交方面自称是超脱意识形态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2年,20年间,中英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你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态。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你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邓小平1989年会见尼克松时的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赫鲁晓夫的什么意识?



              (2) 结合材料二、三,指出尼克松僵硬的意识形态是什么。他“在全球外交方面自称是超脱意识形态”的真实涵义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邓小平说“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是基于什么考虑?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自身的战略利益”是什么。据此美国在亚洲还采取了哪些重大政策?

            • 10.

              苏联霸权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A.强硬面对古巴导弹危机
              B.主导美苏戴维营会谈
              C.大量制造苏联萨姆—2导弹
              D.苏联出兵阿富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