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冷战后关于国际局势的发展有许多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将是“文明的冲突”。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引起的。
              材料二
              美国《外交》杂志的编辑认为,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是继1947年乔治•凯南提出“遏制”思想之后最富有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二战后初期,作为美国外交官的乔治•凯南撰文指出,美国对苏联必须有“一种长期的”,“灵活而警惕地运用对抗力量加以遏制”的政策。)
              材料三
              国际上也有一些知名的学者和政治家对亨廷顿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如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材料中两种国际关系理论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列举美国实施乔治•凯南“遏制”政策的表现。
              (2)依据材料归纳福勒关于世界冲突的观点并简要评价。
            • 2. 材料 1979-1989年的阿富汗战争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自阿富汗独立开始,苏联就试图置阿富汗于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不断对阿富汗予以经济、军事援助,苏阿关系获得了显著发展,特别是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成立后即成为苏联在阿富汗的代理人。1978-1979年间,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内部纷争不断,同时阿富汗国内反政府运动的发展使人民民主党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决定武力干涉阿富汗内部事务,铲除阿明政权。就在苏联和人民民主党关系日益紧张的时候,阿富汗伊斯兰抵抗运动迅速发展起来,他们反对政府推行的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并在巴基斯坦和伊朗建立了反政府武装基地。
              美国对苏联入侵阿富汗做出了激烈的反应。里根上台后对阿富汙圣战者的援助渐趋公开化,加强了对圣战者的政治支持和军事援助,同时对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谈判持消极、不配合的态度。在苏联的努力下,日内瓦协议终于在1988年4月得以签署。然而,日内瓦协议只解决了苏联撤军问題,战争并没有离开阿富汗。苏联撤军后,苏联和美国继续向交战双方提供武器援助,阿富汗随即陷入内战,使这场冲突留下了东西方对抗的痕迹。
              --摘编自李琼《阿富汗战争与国际政治博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富汗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战争的影响。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只不过是坦率地承认,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起来的少数人或者是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尼克松说:“……三、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担起保证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符合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以帮助。”
              --尼克松在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被分别称为“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根据材料分析归纳两者推行的外交政策的不同点与相同点。
              (2)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演变,是否说明美国放弃了霸权政策?分析原因。
            • 4. 20世纪的和平与战争
                  材料一    对朝鲜的攻击已无可怀疑地说明,共产主义已不限于使用颠覆手段来征服独立国家,现在要使用武装的侵犯与战争。它违抗了联合国安理会为了保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而发出的命令。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部队的占领福摩萨,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与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
              据此,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福摩萨的任何攻击。作为这一行动的应有结果,我还要求福摩萨的中国政府停止对大陆的一切海空行动。第七舰队将监督此事的实行。福摩萨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本的和平解决、或联合国的审议。
              ──杜鲁门总统声明(1950年6月27日),哈里•杜鲁门著《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在今天的情况下,共产党俄国和它的盟国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对东南亚施加的影响,不管它们采取的是哪一种手段,对整个自由世界来说都将是一种严重的威胁。美国认为不能消极地来承认这种可能性,而是应该采取联合行动来对付它。这样做或许要冒严重的风险。然而,假如我们今天不敢下定决心去解决的话,那么几年以后我们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危机。──《美国国务院公报》(1954年1月25日)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朝鲜战争对交战国有哪些影响?材料二表明美国的目的是什么,为此它在东南亚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
              (2)根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在东北亚和东南亚采取重大行动后,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下面是一些有关朝鲜战争起因的网上评论资料:
              朝鲜战争爆发是半岛上两股力量为了统一的理想,失去控制而相撞的结果,单纯谈论谁是侵略者是不能理解当时的情势的。
              美国与中国就象两只狮子互相警惕地打量着对方,越来越浓的冷战气氛又让这种关系更加雪上加霜,两只充满敌意的狮子不得不凭借对方气息来判断对方的来意,只要任何一方发动攻击,另一方必然针锋相对。
              在朝鲜战场局势尚混乱不堪之时,美国即大规模介入朝战,并宣布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其反应之快,决非偶然,正是美国反对中国的新政策导致了朝鲜性质的迅速变化,朝战的爆发,提前暴露了美国远东政策的轮廓和实质。
              材料二  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宣布,美国在太平洋需要守住的是一条从阿留申群岛开始到日本列岛,然后通过琉球群岛(冲绳)延至菲律宾的防线。这样一来,从军事上说,在美国远东安全格局中朝鲜半岛就显得无足轻重了。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这一变故使得美国的政策发生了巨大改变。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为此,美国迅速决定介入朝鲜战争。
              --摘编自昊文兵《冷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1)依据材料一概括引起朝鲜战争爆发的因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朝鲜的政策将会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什么影响?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当北朝鲜开始进攻的时候,杜鲁门和艾奇逊……命令在东京的麦克阿瑟向南朝鲜部队运送军队。随后杜鲁门就采取了遏制行动,他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美国又紧急召集联合国安理会会议,美国提出的决议以9:0获得通过(苏联并未出现):把北朝鲜人定为侵略者,并要求停战,双方退回到三八线;要求所有成员国向韩国提供所有尽可能的援助以赶出侵略者。两天之后,杜鲁门命令美国空军和海军采取行动。
              --(美)沃尔特•拉费伯尔《美国、俄国和冷战》
              材料二
                 在1961-1973年这12年里,大约有5.8万美国人死于印度支那冲突。这场战争的财政负担,粗略估计高达1500亿美元。预算赤字的结果导致出现疯狂的通货膨胀,其对美国经济的破坏力持续了整整一代人。美国长期卷入印度支那的社会和政治后果几乎无处不在:对政府犬儒主义政策的批评,由于政府官员理想化和乐观的宣言与可以在每天的电视新闻中看到的越南丛林里的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信誉鸿沟”而火上浇油……在返回美国的退伍老兵中存在的社会和心理创伤,诸如滥用毒品和心理疾病,导致了被精神病专家称之为“战后创伤性压力失调症”的出现。
              --(美)威廉•R•科勒《20世纪的世界》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朝鲜战争的特点。评价朝鲜战争开始后美国采取的行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卷入印度支那冲突对美国的影响。
            • 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就是确保文化多样性,使世界更加安全,而不是更不安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一贯的经验使我确信,除了真理没有其他的神。……非暴力植根于真理中,反之亦然。……我信仰世上各种伟大宗教的基本真理。……我还相信,如果我们能够阅读不同信仰的法典,并以这些宗教信徒的角度来理解经典,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根基都是一致的,每种宗教都能从其他宗教中获益。
              -甘地《圣•雄茂言录》
                  材料二  绝食的确制止了首都的猖撅暴行(印度教徒对印度境内的穆斯林进行屠杀).……毫无疑问,他减轻了印度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恐惧与担忧,使他们有一种相对的安全感。……在穆斯林世界中,甘地的形象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头号敌人变成了东方世界的杰出之子。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谈到了(甘地思想有)“一种为了印巴友谊而产生的新的了不起的感情愿望”。
              -克里帕拉尼《甘地》
                  材料三  人们只需要打开每天的报纸就会知道,宗教分歧是当今世界一个爆炸性的、甚至是致命的因素……对此的反应要么是退回我们自己的团体之中,将藩篱筑得更高;要么要将宗教因素撇在脑后。这两种策略都不能帮助我们处理宗教多样性问题。我们需要寻找某种互相尊重和与不同传统和文化背景的邻居真诚对话的基础,一个我们能够由此出发,共同努力面对困扰人类的深层伦理和精神问题的基础。
              -朱迪丝•博玲《中国文化朝勤:宗教多样性探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主要思想。结剖听学知识,列举其思想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实践活动。
              (2)据材料二,指出甘地在穆斯林世界中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的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
              (3)据上述材料,谈谈甘地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文化多样性问题的启示。
            • 8. 材料一:越南战争从美国一方看来具备有限战争的色彩,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因冷战政治的制约而不能在越南为所欲为。反过来,越南的抗美救国战争却因冷战获得巨大的境外支持,从而得以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越南战争中关国在军事资源、力量和技术上占有全面的优势……
                  从技术形态上看,就越南方面而言,有低技术武器的大量使用;就美国方面而言,美国几乎把越南当作新武器的试验场,新一代轰炸机、导弹、火炮步兵武器及战斗辅助设备等都纷纷在越南战场亮相。
                  材料二: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拥有巨大的军事优势,但始终无法将这种优势转化为胜势,最后不得不黯然采取脱身政策。……美国把越南民族解放斗争片面视为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而企图加以扼杀,忽视了越南民族主义所蕴涵的巨大能量与坚韧斗志,原以为胜利唾手可得,结果却是久战不决一…….美国在西欧盟国离心日益增强的情况下,片面在东南亚追求的霸权利益,忽视英法两个主要盟友在该地区的传统利益和现实政策,结果在越南战争中失去英法的军事支持和政治合作。而侵越战争的非正义性,使美国政府公开宣战和进行战争动员的底气不足,它没有也不能向美国民众充分说明为什么要在越南从事战争。
              以上材料均摘自《越南战争的经验教训、特点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越南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使美国“最后不得不黯然采取脱身政策”的因素。
            • 9.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是一场有国际背景的内战,它反映了现代朝鲜人民悲苦的历史。一方面,它固化了这个国家的分裂状态;另一方面,它支配了战后亚洲的国际环境。由于这个缘故,它可以被看成现代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日)乌岭雄《朝鲜战争》
                 材料二“在美国不愉快的经历中,朝鲜战争算是其中的一个:当它结束之后,大多数美国人都急于把它从记忆的罅隙中轻轻抹掉。出于某一原因,朝鲜战争是美国第一次没有凯旋班师的战争。美国使朝鲜处于僵持状态,同共产党中国这个庞大而落后的亚洲国家打成了平手。尽管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武器,中国则以人海战术和对国际政治巧妙的纵横捭阖,制服了美国的现代化军事力量。”
              --(美)约瑟夫•格登《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并指出“被看成现代史上划时代的事件”的主要理由。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美国人“急于把它从记忆中抹掉”的认识。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赫鲁晓夫)说:“和平共处是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总路线。”他同时强调:“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苏联和美国之间建立持久的友好关系,对巩固和平有重

              大意义。”                                            ——《中学历史教参》

              材料二:“尼克松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僵硬性和政治上实用主义的独特结合,而实用主义在他同大国打交道时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位总统在全球外交方面自称是超脱意识形态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2年,20年间,中英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你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态。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你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邓小平1989年会见尼克松时的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赫鲁晓夫的什么意识?



              (2) 结合材料二、三,指出尼克松僵硬的意识形态是什么。他“在全球外交方面自称是超脱意识形态”的真实涵义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邓小平说“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是基于什么考虑?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自身的战略利益”是什么。据此美国在亚洲还采取了哪些重大政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