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政治演说往往是正义与邪恶交错,真理与谎言相融,成为鼓动、演说者渲染和辅佐政治的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
              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地调整……殖民地人民与当地代管政府有政治上的自治权。
              为了大小国家都能互相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威尔逊1918年1月8日在美国国会的演说
              材料二
              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恶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暴政作战。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不惜一切代价……不惧一切恐怖,不论……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丘吉尔1940年5月13日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演说的内容在《凡尔赛和约》中的实践情况。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演说的背景,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的成效。
            • 2. 材料 战争观是指人们对战争问题总的看法。具体地讲,战争观的理论构架,包括对战争的性质、战争的起因、战争的目的、战争的历史作用、对待战争的态度、控制战争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对此,各国学者曾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其中不乏公认的力作。按照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划分,20世纪影响比较大的战争观有传统的现实主义战争观、和平主义战争观以及正义战争观等。其中,现实主义战争观一般都认为,惨烈的战争是一种实现目的必要手段或工具,是同道德无关的活动。和平主义战争观(一战后形成)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应无条件禁止战争,希望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争端并避免战争。正义战争观则是二战后兴起的新的战争观的典型代表,在整理前人见解基础上另辟蹊径,将战争划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至今仍有较大社会影响力。
              --摘编自粱占军《剪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转向与衍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和平主义战争观对20世纪20、30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正义战争观兴起的原因。
            • 3. 材料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3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突破了日军内防御圈后,发起了打开日本门户的冲绳岛登陆战。1945年3月末期,美军登陆冲绳岛,打算破门而入,直捣日本本土。日本大本营面对关键时刻,不惜拼死一搏,实施了天号作战方针。以天一号、天二号、天三号、天四号共四个作战步骤,由冲绳方面,台湾方面,中国南部沿海方面,中南半岛、海南岛四个方面的空中力量,按计划对美军实施自杀式攻击。这次战役是美、日两军在太平洋岛屿作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在长达96天的血战中,日本使用大规模航空特攻战,共动用2 393架特攻机,共飞行7 852架次。日军伤亡9万余人,被俘7 400人,被击沉、击伤舰艇20余艘。美军伤亡4.9万余人,损失飞机760余架,被击沉、击伤舰艇四百余艘。冲绳岛战役以日军失败而告终。
              --摘编自人民网《美军在冲绳岛登陆》(1)根据材料,指出美军实施冲绳岛战役的目的,并简要分析该战役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冲绳岛战役对美军及战争进程的影响。
            • 4. 材料一   20世纪的重大战争表(见表)
              时间 名称 主要原因
              1904--1905 日俄战争 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______
              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 ______
              1950--1953 朝鲜战争 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1961--1975 越南战争 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材料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作者认为:“如果21世纪会是一个和平的世纪,那么它不仅是由国家间的均势或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性或是由思想技术层面上的全球化带来的,而是由通过超越国境的个人或集团的网络结构带来的可能性会更大。”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表格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二所提供的视角分析21世纪人类和平的可能性。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统计表
              战  争 参战国家 战争范围 卷入
              人口
              新式武器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第一次
              世界大战
              30多个 400万平方公里 15亿 飞机、坦克、潜艇等 3000多万 3400多亿美元
              第二次
              世界大战
              61个 2200万平方公里 17亿 原子弹等 9000多万 40000亿美元
              材料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20世纪前半期战争的新变化?
              (2)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后半期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20世纪前半期与后半期的世界形势的主流有何不同?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不列颠之战开始后不久,一些德国飞行员遇到一种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当时德国飞机还没有独立的机载导航设备,主要靠地面无线电定向信标导航,在过去他们根据地面提供的无线电信号对目标进行轰炸,命中率是比较高的。可是后来,他们仍然是根据地面指令飞行和轰炸,绝大多数的炸弹却不能命中目标,而且多数投在了荒山旷野……原来,英国研制出了一系列“梅康”电台,用于截获德军电台发出的信号,然后加以放大再发射出去,把德国飞机引入歧途。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电子干扰,也是最原始的电子战。
                  对于德国空军为何败在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手下,德国人贝克尔认为,戈林和空军司令部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攻击目标,造成兵力分散,没有对重点目标实施连续不断的攻击。空袭,特别是夜间空袭的效果被大大的夸张了,使决策者不能正确判断敌人的真正实力,一再低估了皇家空军的力量,多次做出错误的决策。英国雷达网遍布各地,可以事先知道德方的一切攻击活动,使德军的偷袭几乎无法成功。英国战斗机的损失率尽管较高,但由于大大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生产速度是德国的两倍以上),始终保持了较多的数量。
              -摘编自《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列颠之战的意义。
            • 7.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空 空格/ 材料 特•罗素,方民族源精力过剩的军国主帝国主义教热、野心无穷、蛮横好斗支欲强盲目追求进步与效率”对此(战)负有根本责任西方文明品质“使们永不平静、永足,盲目地投于竞争、冲突、开发破坏”。
                空/ 欧不像中这样,拥有黄河一河一长江珠域这样个适农耕的巨陆地板块且没崇山峻岭和急河把各地区隔,重要的是,主要河流黄河、河长江更流向一致极有利于跨区域文化整合和政治统一。欧洲在古代条下虽然适合农耕,因较为冷而业产率偏低主要河又从阿尔卑斯山脉流西北多个方向致各地间隔断,再加海洋阻遏,欧洲然地分为法、德、意西、英和东多个地政区域,凡此种都很不利于跨区治整统一。
              结合所学,评伯兰•罗素对第次世大战爆发原因的认识。
            • 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8年10月24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亲自护送进舱的数百名孤儿难童趴在栏杆上放声高歌,摇着小手向卢作孚告别,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宜昌大撤退拉开大幕。到12月底,历时40多天的大撤退基本结束。当日军攻陷宜昌时,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日本军界完全没有估计到宜昌撤退能奇迹般的完成。从宜昌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成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有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珍贵文物等;大撤退的同时民生公司又为前线将士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和给养,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然而,其英勇悲壮更甚于后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史学家指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的,宜昌大撤退是由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创造的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卢作孚一等景星勋章和胜利勋章。1980年,党中央《关于卢作孚先生的结论》里这样写道:“他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比,宜昌大撤退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意义?
            • 9. /空 空 欧洲不像国这样,拥有黄一淮河一长珠江流域这样一合农耕的巨大陆板块,而且没山峻和湍急河流把各地隔开,重要的是,河黄、淮河、长江更流向一致极有利于跨区域文化合和政治统。欧洲古条件下然也适合农耕因较为寒冷而农业产率偏低,主河又从阿尔卑山脉流往东南北个方向,致各地之间隔断,再加海阻遏,欧洲被天然地划分为、德、意、多地缘政治域,凡此种种都很不利于区域政治整合和统一。
              据材,概括特•罗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空//空格 材料/空格兰•罗认为,西方民族“源于精力过的国主义帝国义、传狂热野心无穷、蛮好支配强、目追进与效率”对(战争)有本责任;西方文明品质“使们永不平静、永不知足,盲目地投于竞争、冲突、开发和破”。
              结合知识,评述伯兰罗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