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永远改变了欧洲,但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二战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进一步加速。……如同一战期间,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现实不符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对国际政治格局和原来的世界殖民体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 2.

              《凡尔赛和约》使德国失去了全部海外殖民地,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65%的铁矿和45%的煤矿,严格限制德国的军备,还要付出巨额赔款。这使德国人民置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三省,接着在1932年1月28日,发动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但英美对此采取姑息和纵容的政策,日美达成秘密谅解,美国不与闻“满洲事变”。大大鼓励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扩大到华北。

              1936年7月17日,佛朗哥发动叛乱,反对由西班牙联合人民阵线组成的西班牙共和国。德意法西斯进行公开的武装干涉,从海、陆、空派兵直接参战。英法却导演了一幕“不干涉”丑剧,妄图让德意武装干涉“成为德国领导的反布尔什维克十字军进军的第一个战役”,正是在1936年10月25日,德意法西斯结成了联盟,形成“柏林—罗马轴心”。同年11月25日,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三个法西斯联手。

              ——摘编自沈永兴《二战起因及东京审判的新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法西斯势力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我们的启示。

            • 3. 材料  维利•勃兰特,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1969-1974年担任总理。勃兰特出生在一个社会民主党家庭,而作为德国工人运动产物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是一个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政党。二战结束后,德国被大国一分为二,并且处于美苏两大阵营的最前沿,人民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中。勃兰特尊重历史、尊重人民的选择,为了给联邦德国营造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他顺应民意,积极推动与东方国家的和解。1970年12月,勃兰特访问波兰,在华沙犹太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他认为,虽然不能把罪过归于所有德国人尤其是战后的德国人,但并不说明德国人对那段历史毫无责任。第二年,勃兰特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勃兰特“赢得的不仅是个人的荣誉,也为联邦德国赢得了世界的尊敬。从此以后,世界舆论对德国的态度有了根本的改变”。勃兰特的历史认识,成为战后德国正确历史认识的典范,影响着更多的德国人朝着塑造正确的历史认识的方向前进。之后,德国不可逆转地朝着反省纳粹历史的方向前进,比较彻底地清算了纳粹历史。勃兰特的历史认识及其政治和外交实践,对于缓和冷战局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禄德安《勃兰特的历史认识与战后欧洲和平》(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勃兰特的历史认识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勃兰特的历史认识和实践带来的影响。
            • 4. 材料一东京审判,是继纽伦堡审判之后的又一重要审判,是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之一,从1946 年开庭到1948 年宣判终结,历时超过两年,其间共开庭818 次,法庭纪录共计48412 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 人,出示文件证据4000 多件,判决书长达1213 页,28 名日本战争首恶分子被列为甲级战犯接受了法庭的审判,包括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坂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松井石根、武藤章在内的七名罪大恶极者被送上了绞刑架。但是,由于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美国在东京审判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东京审判留下了缺憾,被称为“没有完成的审判“.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没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二是对犯有严重细菌战罪行的主要战犯--日本七三一部队的罪魁、陆军中将石井四郎,没有审判。三是没有清除日本的军国主义分子。
              --摘编自《东京审判的遗憾:最大战犯日本天皇为何逃过审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京审判的合理性并分析“东京审判留下了缺憾“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京审判的认识。
            • 5.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曾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国家,率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后,随着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英 国人在君主立宪的政体之下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英国所创建的这种新型政治制度,终究营造出一种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使英国能够有充足的精力投身于经济发展和海外扩张,为走向强盛创造了条件。英国始终走在了时代潮流的前列,成为新时代的领头羊。而英国之所以能够引领时代潮流,就在于英国在不断地进行“制度性的创新”。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霸权崛起的几个要素》

              材料二  200多年前,北关是英国的殖民地,200多年后,英国却成了美国的小兄弟。美国的崛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很难否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因素,美国又是一个“没有中世纪挡路”的国家,其发展无需承担过重的历史负担;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从世界上吸纳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优秀劳动力资源;欧洲列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衰弱赐予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成为“新时代领头羊”的表现,并说明其与制度创新的关系。(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台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与美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分析其易位的原因。(8分)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1945年11月20日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城开庭,开始了对21名纳粹德国首要战犯的审讯和判决。
              苏美英法对德分区占领。在苏占区,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消除法西斯势力,铲除军国主义,实行民主化和非军国主义化的措施,使苏占区经济逐渐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美国试图扶植德国,借助其物力、人力和战略地位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尽可能对纳粹战犯从轻发落,并积极策划美占区与英法占领区的合并。英国延续传统的欧洲大陆均势政策,考虑自身实力,基本上追随美国,同意与美占区合并。法国在70年中3次受德国之害,对德国的东山再起最为警惕。1947年3、4月间, 美英两国同意法国对萨尔区实行经济合并的要求,从而换取了法国在对德问题上的逐步合作,法国对德政策发生了转折,最终实现了美英法占领区的合并。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对德处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对德的处置给德国带来的影响。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生命似乎已被冻僵: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饿而死。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摘编自[英]弗•斯•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二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是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高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材料二  也有人主张用现代化史观来作为社会时期划分的依据,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摘自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材料三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轿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詹,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囊的大屠杀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固关舍砟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中田共产竞在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签订反对德、意、日侵略的《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012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做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
              --摘编自《中日关系大事记》(1)请判断材料一中的“救亡图存运动”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具有怎样新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中对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一个角度,说明2015年中国政府高调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角度明确,史论结合。)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面前,站着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在屈辱中呻吟的民族!那场战争结束之后,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就没有了!那些战胜者们骑在我们的脖子上作威作福,他们随意践踏我们的尊严,一个欧洲大陆上最高贵的民族的尊严!

              ——1934年希特勒的演讲

              材料二  在所有欧盟成员国中,德国是欧洲统一最积极的倡导者。这是因为二战后德国人接受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并使德国成为欧洲大家庭中的平等伙伴,才是促进本国经济发展,重新获得世人尊敬的最佳路径。

              ——(德)霍尔斯特·罗力《欧盟超国家职能及德国在欧洲统一中的作用》

              材料三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的骄傲”丧失的原因。为恢复“民族的尊严”,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选择了怎样的道路?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二战后德国重新获得世人尊敬的原因。

              (3)综上,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 10.

              有人称他是一位坐在轮椅上,带领美利坚合众国这艘巨轮渡过严重经济危机、走向繁荣、赢得战争的“船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3月4日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第一个任期终了的1936年,面对国民收入50%的增幅,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                       ——《坐在轮椅上的“船长”》

              材料三:关于罗斯福总统,我们可以说,如果他当时没有采取他实际上采取的行动,如果他心中没有感受到自由的汹涌波涛,如果在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极端危难时刻,他没有下定决心援助英国和欧洲,那么人类就会陷于可怕的境地,在若干世纪之内人类的整个前途就将沉沦于屈辱和灾难之中。    ——《丘吉尔回忆录》

              材料四: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发表演说:“不论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信赖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   

               ——《罗斯福选集》

              材料五: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建设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 摘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材料二所反映的情况与材料一相比,美国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罗斯福政府为实现上述变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出在1941年12月之前美国支持、援助反法西斯国家的相关史实两例。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为“赢得绝对的胜利”所做的一系列努力。

              (4)根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该宣言的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