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 战争观是指人们对战争问题总的看法。具体地讲,战争观的理论构架,包括对战争的性质、战争的起因、战争的目的、战争的历史作用、对待战争的态度、控制战争的途径与方法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对此,各国学者曾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其中不乏公认的力作。按照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流派的划分,20世纪影响比较大的战争观有传统的现实主义战争观、和平主义战争观以及正义战争观等。其中,现实主义战争观一般都认为,惨烈的战争是一种实现目的必要手段或工具,是同道德无关的活动。和平主义战争观(一战后形成)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应无条件禁止战争,希望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争端并避免战争。正义战争观则是二战后兴起的新的战争观的典型代表,在整理前人见解基础上另辟蹊径,将战争划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至今仍有较大社会影响力。
              --摘编自粱占军《剪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转向与衍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和平主义战争观对20世纪20、30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正义战争观兴起的原因。
            • 2. 材料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3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突破了日军内防御圈后,发起了打开日本门户的冲绳岛登陆战。1945年3月末期,美军登陆冲绳岛,打算破门而入,直捣日本本土。日本大本营面对关键时刻,不惜拼死一搏,实施了天号作战方针。以天一号、天二号、天三号、天四号共四个作战步骤,由冲绳方面,台湾方面,中国南部沿海方面,中南半岛、海南岛四个方面的空中力量,按计划对美军实施自杀式攻击。这次战役是美、日两军在太平洋岛屿作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在长达96天的血战中,日本使用大规模航空特攻战,共动用2 393架特攻机,共飞行7 852架次。日军伤亡9万余人,被俘7 400人,被击沉、击伤舰艇20余艘。美军伤亡4.9万余人,损失飞机760余架,被击沉、击伤舰艇四百余艘。冲绳岛战役以日军失败而告终。
              --摘编自人民网《美军在冲绳岛登陆》(1)根据材料,指出美军实施冲绳岛战役的目的,并简要分析该战役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冲绳岛战役对美军及战争进程的影响。
            • 3.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鮮自由与独立。
              --中美英《开罗宣言》
              (1)根据村料,概括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树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意义。
            • 4. 材料一  1941年9月,斯大林就丘吉尔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击的要求,对于苏联的建议,英国的回应只是派出小部队对欧洲大陆实施偷袭骚扰。
              1942年6月,苏美和苏英发表联合公报,达成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充分谅解和共识,但英国在备忘录中对承担的义务作了一些保留。
              1943年5月,英美华盛顿会议,决定于1944年5月在欧洲大陆实施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抢滩登陆诺曼底,此后,288万盟国大军涌入法国,势如破竹,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在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河后结束。
              --百度百科材料二  美国史学家萨姆尔•纽兰德:“从日军偷袭珍珠港到巴黎陷落、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次战斗的意义能够与诺曼底登陆相媲美。”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抹去了敦克尔克的耻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英国在1943年夏以前没能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的观点。
            •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不列颠之战开始后不久,一些德国飞行员遇到一种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当时德国飞机还没有独立的机载导航设备,主要靠地面无线电定向信标导航,在过去他们根据地面提供的无线电信号对目标进行轰炸,命中率是比较高的。可是后来,他们仍然是根据地面指令飞行和轰炸,绝大多数的炸弹却不能命中目标,而且多数投在了荒山旷野……原来,英国研制出了一系列“梅康”电台,用于截获德军电台发出的信号,然后加以放大再发射出去,把德国飞机引入歧途。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电子干扰,也是最原始的电子战。
                  对于德国空军为何败在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手下,德国人贝克尔认为,戈林和空军司令部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攻击目标,造成兵力分散,没有对重点目标实施连续不断的攻击。空袭,特别是夜间空袭的效果被大大的夸张了,使决策者不能正确判断敌人的真正实力,一再低估了皇家空军的力量,多次做出错误的决策。英国雷达网遍布各地,可以事先知道德方的一切攻击活动,使德军的偷袭几乎无法成功。英国战斗机的损失率尽管较高,但由于大大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生产速度是德国的两倍以上),始终保持了较多的数量。
              -摘编自《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列颠之战的意义。
            • 6.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空 空格/ 材料 特•罗素,方民族源精力过剩的军国主帝国主义教热、野心无穷、蛮横好斗支欲强盲目追求进步与效率”对此(战)负有根本责任西方文明品质“使们永不平静、永足,盲目地投于竞争、冲突、开发破坏”。
                空/ 欧不像中这样,拥有黄河一河一长江珠域这样个适农耕的巨陆地板块且没崇山峻岭和急河把各地区隔,重要的是,主要河流黄河、河长江更流向一致极有利于跨区域文化整合和政治统一。欧洲在古代条下虽然适合农耕,因较为冷而业产率偏低主要河又从阿尔卑斯山脉流西北多个方向致各地间隔断,再加海洋阻遏,欧洲然地分为法、德、意西、英和东多个地政区域,凡此种都很不利于跨区治整统一。
              结合所学,评伯兰•罗素对第次世大战爆发原因的认识。
            • 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8年10月24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亲自护送进舱的数百名孤儿难童趴在栏杆上放声高歌,摇着小手向卢作孚告别,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宜昌大撤退拉开大幕。到12月底,历时40多天的大撤退基本结束。当日军攻陷宜昌时,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日本军界完全没有估计到宜昌撤退能奇迹般的完成。从宜昌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成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有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珍贵文物等;大撤退的同时民生公司又为前线将士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和给养,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然而,其英勇悲壮更甚于后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史学家指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的,宜昌大撤退是由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创造的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卢作孚一等景星勋章和胜利勋章。1980年,党中央《关于卢作孚先生的结论》里这样写道:“他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比,宜昌大撤退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意义?
            • 8. /空 空 欧洲不像国这样,拥有黄一淮河一长珠江流域这样一合农耕的巨大陆板块,而且没山峻和湍急河流把各地隔开,重要的是,河黄、淮河、长江更流向一致极有利于跨区域文化合和政治统。欧洲古条件下然也适合农耕因较为寒冷而农业产率偏低,主河又从阿尔卑山脉流往东南北个方向,致各地之间隔断,再加海阻遏,欧洲被天然地划分为、德、意、多地缘政治域,凡此种种都很不利于区域政治整合和统一。
              据材,概括特•罗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空//空格 材料/空格兰•罗认为,西方民族“源于精力过的国主义帝国义、传狂热野心无穷、蛮好支配强、目追进与效率”对(战争)有本责任;西方文明品质“使们永不平静、永不知足,盲目地投于竞争、冲突、开发和破”。
              结合知识,评述伯兰罗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的认识。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主力会战是指双方主力之间的斗争,是为了获得一次真正的胜利而进行的倾注全力的斗争。战争的实质是斗争,而主力会战恰恰又是双方主力之间的斗争,所以主力会战必须永远被看作是战争的真正重心。总而言之,主力会战最明显的特点在于,相对其他战斗而言,它的独立性最大。正因为主力会战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所以它的胜负取决于它本身,换言之,只要有一线胜利的希望,就必须在主力会战中倾尽全力争取胜利。
                 在现代会战中,谁先耗尽对方的兵力就说明谁获胜了,所以与其它任何战斗相比,谁会在主力会战中放弃战斗,取决于双方所剩余的预备军的兵力情况,因为这种预备军的全部精神力量还保存着。现代会战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生力军来补救会战过程中一切不幸与损失,因为,现代战斗队形的编组和部署,使预备队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任何时间下都能使用。只要还有占据优势的预备队,一个看来就要遭到不利结局的统帅,是不会放弃会战的。
              --根据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主力会战名称及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从败到胜的原因。
            • 10.

              有人称他是一位坐在轮椅上,带领美利坚合众国这艘巨轮渡过严重经济危机、走向繁荣、赢得战争的“船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3月4日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第一个任期终了的1936年,面对国民收入50%的增幅,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                       ——《坐在轮椅上的“船长”》

              材料三:关于罗斯福总统,我们可以说,如果他当时没有采取他实际上采取的行动,如果他心中没有感受到自由的汹涌波涛,如果在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极端危难时刻,他没有下定决心援助英国和欧洲,那么人类就会陷于可怕的境地,在若干世纪之内人类的整个前途就将沉沦于屈辱和灾难之中。    ——《丘吉尔回忆录》

              材料四: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发表演说:“不论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信赖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   

               ——《罗斯福选集》

              材料五: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建设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 摘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材料二所反映的情况与材料一相比,美国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罗斯福政府为实现上述变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出在1941年12月之前美国支持、援助反法西斯国家的相关史实两例。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为“赢得绝对的胜利”所做的一系列努力。

              (4)根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该宣言的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0/40

            进入组卷